首页> 中文学位 >编队卫星SAR波形设计及成像技术研究
【6h】

编队卫星SAR波形设计及成像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二章 编队卫星SAR正交波形设计

2.1 引言

2.2 编队卫星SAR收/发信号模型

2.3 Hybrid-LFM波形设计及性能分析

2.4 OCD-LFM波形设计及性能分析

2.5 Hybrid-LFM与OCD-LFM波形性能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编队卫星SAR运动误差补偿及成像技术

3.1 引言

3.2 编队卫星SAR运动误差分析

3.3 编队卫星SAR运动误差补偿技术

3.4 编队卫星SAR成像技术

3.5 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编队卫星SAR成像技术

4.1 引言

4.2 编队卫星SAR系统的工作模式

4.3 编队卫星SAR回波信号模型

4.4 伴飞模式下的编队卫星SAR压缩感知成像

4.5 主从模式下的编队卫星SAR压缩感知成像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内容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编队卫星SAR回波模拟方法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编队卫星SAR因为在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宽测绘带成像、三维成像和地面慢速运动目标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当今雷达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然而,编队卫星SAR各卫星照射区域相互重叠,波束间将相互干扰,因此,各卫星发射波形必须正交;且编队卫星SAR系统受卫星偏航、传输路径和基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编队卫星SAR的成像质量急剧下降,要实现编队卫星SAR的无模糊高分辨率图像,必须对上述运动误差进行补偿;此外,由于回波信号的增加,卫星与地面的传输负荷也随之增大,从而加重了卫星的负担,因此本论文还从减轻卫星数据传输负荷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编队卫星SAR的回波信号稀疏方法和低传输负荷下的编队卫星SAR成像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线性调频信号的斜率进行分段调制,提出了 Hybrid-LFM正交波形,分析了调频斜率差对其正交性和多普勒容忍性的影响,推导了该波形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双调频子斜率和M+K调频子斜率的波形参数设计方法,设计出了兼备正交性和多普勒容忍性的Hybrid-LFM信号波形。
  2.利用正交相位编码信号对 LFM信号的相位进行调制,提出了 OCD-LFM正交波形,分析了调制信号码长对其正交性和多普勒容忍性的影响,推导出该波形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提出了 OCD-LFM信号波形的参数设计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波形优化方法。
  3.提出了场景中心偏移的偏航导引方法,修正了多发多收编队卫星 SAR回波信号的中心多普勒偏移,降低了成像算法的复杂度;建立了场景中心偏移的编队卫星SAR回波信号模型和方位向非均匀采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方位周期性非均匀采样频谱重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非均匀采样导致的频谱畸变和图像模糊问题;基于对不同传输路径的误差补偿和对方位向非均匀采样的频谱重构,提出了编队卫星SAR的成像处理方法,并基于OCD-LFM发射波形实现了编队卫星SAR的无模糊成像。
  4.针对编队卫星 SAR伴飞和主从两种工作模式的数据传输特点,结合编队卫星SAR回波信号的特点,构建了两种工作模式下的稀疏基、测量矩阵和压缩传感矩阵,并分别提出了伴飞模式下的编队卫星SAR压缩感知成像方法和主从模式下的编队卫星SAR压缩感知成像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针对稀疏目标场景,本文提出的两种压缩感知成像方法利用较少的回波数据便能重构出原始目标场景,实现了低负荷下的编队卫星SAR成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