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猕猴慢性注射苯环利定引起运动发起障碍
【6h】

猕猴慢性注射苯环利定引起运动发起障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精神分裂症研究现状

1.2.1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

1.2.2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方面研究

1.3 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猕猴慢性PCP模型的建立

2.1 材料

2.1.1 动物

2.1.2 试剂

2.2 方法

2.2.1猕猴模型认知与运动能力评估

2.2.2实验方案

2.2.3动物行为记录

2.3 猕猴迂回取物实验

2.3.1 猕猴迂回取物实验说明

2.3.2 造模前后猕猴迂回取物实验数据分析与统计

2.3.3 造模前后猕猴迂回取物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猕猴慢性PCP模型的评估

3.1猕猴慢性PCP模型的行为学评估

3.1.1 模型行为学评估方法

3.1.2 氯氮平治疗前后猕猴迂回取物实验数据分析与统计

3.1.3氯氮平治疗前后猕猴迂回取物实验结果

3.1.4模型行为学评估结果

3.2猕猴慢性PCP模型的脑电分析

3.2.1 无创性猴用多道脑电长时记录与处理技术

3.2.2 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 结

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4.2 讨论与展望

4.2.1 关于猕猴PCP模型的建立

4.2.2 关于猕猴PCP模型的评估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苯环利定(PCP)是一种非竞争性 NMDA受体拮抗剂,能对大脑功能产生弥散性损伤。研究显示,人摄入PCP后会产生精神分裂症样症状,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同时非人灵长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新皮层,是研究脑高级功能的理想对象。本研究首先通过慢性PCP给药建立猕猴PCP模型,结合行为学实验和脑电采集分析技术对PCP引发的行为异常进行评估。进一步通过猕猴慢性PCP模型模拟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临床症状,为深入理解PCP的作用机理、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
  1.通过恒定浓度和梯度浓度PCP两种不同的造模策略建立猕猴慢性PCP模型。
  2.通过行为和脑电两个方面评估造模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与恒定浓度造模相比,梯度PCP浓度造模后被试表现出更多的认知与运动障碍。PCP对被试运动发起的影响持续时间可达3个月之久,所以从PCP对被试脑功能损伤持续性的角度考虑,将运动发起时间作为动物造模评估标准可能合适,更符合临床研究中PCP对人类的影响。同时由PCP引发的行为异常能够被 Clozapine(传统非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缓解,表明我们所建立的猕猴慢性PCP模型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猕猴精神分裂症模型。这无论是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论研究还是药物开发都至关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