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fMRI及DTI的早期帕金森病中丘脑底核的研究
【6h】

基于fMRI及DTI的早期帕金森病中丘脑底核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脑的解剖学基础

1.3 PD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静息态fMRI和DTI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2.1 静息态fMRI的研究现状

2.2 DTI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基于静息态fMRI研究STN在早期PD中的作用

3.1 实验数据

3.2 研究背景

3.3 PD中STN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3.4 结果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TI研究STN在早期PD中的作用

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2 研究方法及过程

4.3 研究结果

4.4 本章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病理学研究证实帕金森病存在亚临床期,患者发展到中晚期才出现运动症状,依靠Hoehnyahr分级标准和UPDR评分这两种方法诊断患者病情缺乏时效性,容易误诊漏诊。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简单安全、快速有效的监测方法为帕金森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临床上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STN-DBS)治疗帕金森疾病已经广泛应用,并证实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疾病的运动症状。然而,由于丘脑底核的结构及功能很复杂,其在早期帕金森病人中的具体结构及功能改变目前仍然不知。
  本文收集21名早期帕金森病人和18名正常对照的磁共振影像数据,首先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早期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和全脑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存在异常,结果表明,早期病人组左侧岛叶、左侧颞上回和左侧丘脑底核的功能连接减弱,早期病人组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岛叶、左侧壳核和右侧丘脑底核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减弱;双侧后扣带回、双侧中扣带回、楔前叶下部和左侧丘脑底核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而双侧楔前叶、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扣带回和右侧丘脑底核的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显著增强。之后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基于全脑体素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早期病人和正常对照之间的脑白质弥散属性的差异,发现病人在右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皮层、左侧岛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白质完整性显著低于正常人;并利用概率追踪算法研究丘脑底核和全脑及部分脑区的解剖连接模式,结果发现,早期帕金森患者双侧丘脑底核和右侧额下皮层、辅助运动前区及前扣带皮层的纤维连接强度和正常人相比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本文从影像学上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的有效评估提供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依据,并对临床STN-DBS治疗效果的定量评估提供一些新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