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焦虑的干预研究
【6h】

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焦虑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心理学不同流派对焦虑的阐释

2.2 焦虑的评估研究

2.3 焦虑的相关因素研究

2.4 焦虑的干预研究

2.5 团体辅导对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假设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测量工具

4 团体辅导方案的形成

4.1 认知行为取向的焦虑干预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思路

4.2 认知行为取向的焦虑干预团体辅导方案的应用

5 研究结果

5.1 焦虑个体的认知特点和模式

5.2 团体辅导后实验组成员焦虑改善效果的考察

5.3 焦虑改善效果的稳定性评估

5.4 实验组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的评价

6 分析与讨论

6.1 团体辅导设计方案的分析

6.2 团体辅导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分析

6.3 团体辅导对消极自动思维和元担忧的影响效果分析

7 研究结论

8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2: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附录3: 自动思维问卷

附录4: 元担忧问卷

附录5: 大学生焦虑团体辅导评估表

附录6: 作者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大多在压力下发生,是人们面对挑战、困难和危险时的一种适应反应。现代社会由于变化快和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着焦虑情绪的负面影响,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很多有关焦虑的测量工具和相关变量的探讨为焦虑的干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一些研究指出,焦虑来源于不合理的认知,这些不合理的认知通过不恰当的认知定势和消极自动思维显示出来。另一些研究发现,焦虑受人格特征和情绪调节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技术,主要针对焦虑症状、认知模式和消极自动思维三个方面,考察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焦虑的干预效果。 研究对象来自杭州某高校一年级学生,考虑到被试的同质性,随机抽取8个行政班的341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试,筛选出焦虑得分高并且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32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进行持续一周,每天一次,每次120分钟的团体辅导,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研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和元担忧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后测、以及实验结束后一个月的追踪测量,运用组内相关样本t检验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量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1)实验组成员的焦虑症状、状态焦虑和特征焦虑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焦虑心情和神经性焦虑方面改善效果显著;(2)实验组成员的消极自动思维和元担忧频率显著降低;(3)团体辅导对焦虑症状、状态-特征焦虑、消极自动思维和元担忧频率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由此,本研究一方面证实了认知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模式,可以通过改变焦虑个体的消极自动思维定势或消极认知模式,改善或缓解焦虑情绪的负面感受;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团体互动对强化个体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建立中的作用。此外,本研究提供的《认知行为取向的焦虑干预团体辅导方案》可以为其它心理问题干预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