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丹棱案例研究
【6h】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丹棱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界定

1.4研究思路和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研究价值

2.1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历程与现状

2.2 农村人居环境无法实现可持续治理的主要障碍

2.3 丹棱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

第三章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丹棱案例描述

3.1 案例选取和数据来源

3.2可持续治理的背景

3.3 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治理的形成过程

3.4 可持续治理的主要做法

3.5可持续治理的效果

第四章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信任机制分析

4.1 信任机制的重要作用

4.2 信任机制的形成

4.3信任机制运行模式

第五章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5.1 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5.2 激励机制的形成

5.3 激励机制运行模式

第六章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监督机制分析

6.1 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

6.2 监督机制的形成

6.3 监督机制运行模式

第七章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启示

7.1 信任机制是基础

7.2 激励机制是动力

7.3 监督机制是保障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作为农村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从2015年起提出要大力改革农村环境和乡村建设问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紧接着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然而目前全国普遍现状是在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成果难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出现不可持续性,导致了政府财政负担重、村民自治难以实现、城镇化进程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政府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治理过程中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案例介绍丹棱县从2011年1月开始通过试点运行,前后经过近6年的时间,不断改进环境治理方式,逐步形成了政府、村民和垃圾保洁承包人“三级管理”“三方监督”的丹棱模式。论文从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视角,对重在日常运行,对治理的可持续性要求更高的生活垃圾治理的丹棱案例进行分析。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在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长效多元的资金筹集以及专业化的技术指导的基础之上,形成可持续治理的基础条件,通过信任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的运行,为多元治理主体提供了内在的向心力、驱动力和约束力,保证环境治理的自我调适与可持续发展。外在治理条件与内在运行机制的存在,为参与主体提供了环境治理的动力驱动体系,从而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治理主体的有效整合与长远发展,开创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治理的新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