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痒方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气阴两虚,热壅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6h】

消痒方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气阴两虚,热壅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1.前言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研究结果

7.问题与展望

附:典型病例:

致 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附件一 临床观察表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糖尿病皮肤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据估计,患病率约占整体的30%,在1型DM患者中发病率为71%。糖尿病皮肤瘙痒症(Diabetic pruritis)发病率在糖尿病皮肤病变中居于第二位,发病率为约19.2%,为正常人群的2到3倍,其中全身性瘙痒的发生率为2.7%。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原发性皮损,以瘙痒为主,和(或)伴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继发湿疹样变和苔藓样变等的皮肤疾病。其常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困扰,可导致烦躁、焦虑、忧郁、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和神经精神障碍。虽然对于大多数人皮肤瘙痒害处不大,但是由于搔抓的刺激会使皮肤增厚、湿疹化,严重是可导致皮肤感染,甚则淋巴管炎、创口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却是致命的危害,并且进一步影响血糖的控制,加剧血糖的波动,使瘙痒缠绵难愈。所以给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且有报道糖尿病皮肤疾患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更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据统计高达88%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达标,糖尿病的并发症随之日益显现,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率势必增高,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更使社会经济负担沉重。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以肯定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微循环障碍、神经损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密切关系。到目前为止对糖尿病皮肤瘙痒没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手段,其治疗现状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但糖尿病皮肤瘙痒并非是单纯的疾病,由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又会影响糖尿病本病的治疗,并发症与本病相互交织,故加大了治疗的难度,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且存在治疗周期较长,复发率高等局限。 在跟随导师长期实习中,从诸多病例中总结发现在临床上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多表现为祖国医学所谓的气阴两虚,热壅血瘀证,呈现出本虚标实的症候。导师本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思想,运用整体观,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立法,拟消痒方治疗本病疗效良好,且副作用小。本论文以消痒方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普遍的气阴两虚,热壅血瘀证作临床观察,客观评价本方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其组方理论,通过研究提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气阴两虚,热壅血瘀证较好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和保健措施,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1.本研究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气阴两虚,热壅血瘀证的皮肤相关症状及体征疗效观察表明:治疗组(消痒方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氯雷他定联用盐酸西替利嗪);且治疗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效果越加明显;对照组无此趋势; 2.本研究对糖尿病中医临床症候疗效观察表明:治疗组(消痒方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氯雷他定联用盐酸西替利嗪); 3.本研究依据益气排毒确立的主方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气阴两虚,热壅血瘀证所专设,为治疗本病提出了新的方法;并全面阐述其组方机理,经临床验证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可以推广; 4.本研究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治病求本”的思想,以及辩证论治和整体观,提示运用在以上观点,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