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滋水清肝饮加减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滋水清肝饮加减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标准

2.7 脱落病例标准

2.8 症候分级量化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调研及信息采取

3.2 编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

3.3 临床调查

3.4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4.2 临床总疗效

4.3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情况

4.4 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4.5 中医症候主证疗效

4.6 次证疗效

4.7 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总积分比较

4.8 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各项症状积分变化

4.9 患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4.10 患者受教育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5 安全性评价

6 疗效小结

讨论

1.病机分析

2.全方分析

2.1 六味地黄丸主要药理作用

2.2 丹栀逍遥散药理作用

3.中医心理学疗法解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理论研究

附录一 滋水清肝饮加减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肾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现代社会生活对妇女心理健康影响,对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型病机特点,采用滋水清肝饮为主方加减结合中医心理疗法对此进行临床观察研究,从而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论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分析临床常见证候与心理变化的相关性,更有效的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在文献调研并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本病的信息调查表,收集来自2010年3月-2011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62例被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观察评分表和改良评分表统一评分,计算治疗前后积分值,评定疗效,同时对患者病情、病程与治疗后疗效的相关性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课题共纳入62例病例,通过临床调查及数理统计,并结合临床,治愈15例(24.19%),显效17例(27.41%),有效25例(40.32%),无效5例(8.06%)总有效率达到91.92%。本研究方法改善潮热汗出、烦躁易怒、抑郁寡欢、失眠,胸胁胀痛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疗效明显,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疗程延长,治疗效果越好;病程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0.01);病情程度对药物疗效有影响(p<0.01);受教育程度及从事职业、生活环境对疗效有影响(p<0.0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归属于心身疾病范畴,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本病的过程中,除了注意生理上的改变外,还应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给患者不良刺激,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还直指导患者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是非常有益的。研究结果支持,根据中医理论及传统哲学思想,运用中医药结合中医心理学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