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俞穴应用解剖及超声引导腰俞穴麻醉的临床研究
【6h】

腰俞穴应用解剖及超声引导腰俞穴麻醉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腰俞穴应用解剖

1实验材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第二部分 超声引导腰俞穴麻醉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结果与分析

讨论

1腧穴内涵与实质探讨

2 对腰俞穴的认识

3超声引导技术用于腰俞穴麻醉的优点及可行性分析

4超声引导技术在腰俞穴麻醉中的局限性

5腰俞穴部位超声声像图特点

6麻醉不良反应的探讨

7本课题的创新性及意义

结论

解剖部分

临床部分

问题与展望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综述: 超声技术在肛肠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腰俞穴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腰俞穴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对比研究评价超声引导技术用于腰俞穴穿刺定位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为腰俞穴麻醉寻求一种新的辅助定位方法。
  方法:第一部分:选取10具完整的成人骶尾部尸体标本(男7具,女3具),对腰俞穴麻醉路径做层次解剖,观察穴位局部层次结构、穴位内部构成及局部变异性,予以记录与分析。第二部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肠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定位穿刺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超声进行腰俞穴定位,并在超声图像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对照组凭借体表标志及阻力消失技术进行腰俞穴定位穿刺。观察比较两组在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次数、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尿潴留方面的差异性,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第一部分:厚而坚韧的骶尾背侧韧带下方紧贴着一层半透明、有光泽的结缔组织薄膜,透过薄膜可以看见其下方呈黄色的脂肪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层紧贴骶裂孔前壁部分将骶尾神经(主要是S5、尾神经)、终丝包裹其中,并有大量锥内静脉丛;脂肪结缔组织层内含有大量结缔组织纤维束,将该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固定于骶裂孔前壁。有1例男性标本骶裂孔前壁有骨性隆起,将骶尾神经、终丝挤向一旁。第二部分:试验组均能得到腰俞穴部位清晰的超声图像,并能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两组在穿刺时间、麻醉效果、术后尿潴留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麻醉前准备时间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1.43?0.626)次和(2.00?1.114)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6.7%和40.0%,两组差异显著,试验组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结论:第一部分:①骶尾背侧韧带下方,有两层重要结构,一是半透明、有光泽的结缔组织膜,二是以脂肪组织为主的一个综合体。这两层结构与骶尾背侧韧带连接紧密,组成一个功能单位。②腰俞穴麻醉的实质,一方面是局麻药在穴区渗透,直接作用于骶尾神经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与穿刺针刺激穴区功能结构以及药物压迫引起的一系列感应、反应有关。③骶裂孔前壁骨性隆起可能是引起穿刺受阻、麻醉不全和(或)半侧麻醉的原因之一。第二部分:超声引导腰俞穴麻醉能够减少穿刺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