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的循证研究
【6h】

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的循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评价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结果分析

四、小结

第二部分 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提出(Ask)

二、获取证据(Access)

三、批判评价(Appraisal)

四、实施应用(Apply)

第三部分 以“能力”为导向的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评价(Assess)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讨论

一、我国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循证教育学的发展

三、循证教育学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概念及其培养体会

五、关于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界定的探讨

六、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

七、PBL、CBL、RBL教学方法在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创新与特色

一、循证教育学理念及其“5A”研究方法引入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二、界定了针灸推拿专业本科能力型人才的内涵和外延

三、创建并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建立并实施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量化评估新途径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与相关材料

附件一 综述: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评述

附件二: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进度表

附件三: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有效教学反馈问卷

附件四: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控制表

附件五: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表

附件六:课题相关照片

附件七: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附件八:申明及授权书

展开▼

摘要

目的:
  挖掘现有高等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证,明确针灸推拿能力型人才的内涵和外延,创建并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方法:
  1.采用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回顾2000年以来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对针灸推拿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作需求分析。
  2.引入循证教育学“5A”研究法并融合系统评价、问卷调查、随机对照试验等。①提出问题:围绕“能力型人才培养”提出问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应当具备哪些能力?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如何优化?②获取证据:一是文献循证,提取“学生能力”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归纳出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素质能力等18种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二是调研循证,针对本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学有效性反馈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梳理。③批判评价:一是对教育导向批判评价,即基于现有针灸推拿专业教育证据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提出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基础,“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组织专家论证,提出构建针灸推拿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10条建议。针对建议中的PBL、CBL、RBL等教学方法,临床实训、科研前移等培养环节做证据分析,选择优效的方法与途径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④实施应用:论证能力型人才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其核心能力标准,明确其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⑤循证评估: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教学试验对新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评估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验证新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果:
  1.现有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关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较普遍,而人才能力和教育质量评价内容较少,原始研究中少有RCT研究,二次研究中缺乏系统评价等高质量证据;
  2.围绕“培养能力”的教育导向,新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塑造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激发学术求知欲;
  3.PBL、CBL及RBL三种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的LBL教学法对提高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具有同等效力,而对临床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佳。
  结论:
  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的学习与获取能力、临床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导向展开;循证理念严格地将优化的教育证据用于实践,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方法学基础,使得人才培养的成果更加优化,有利于实现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从“经验决策”到“循证决策”的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