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埋线对吗啡耐受小鼠自发性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对照研究
【6h】

电针、埋线对吗啡耐受小鼠自发性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目录

引言

1、电针、埋线调整吗啡耐受模型小鼠自发性昼夜节律的变化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实验结果

2、电针、埋线调整吗啡耐受模型小鼠Per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变化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讨论

1、中医学对生物节律的认识

2、中医学对吗啡耐受的认识

3、现代医学对吗啡耐受的研究

4、电针、埋线治疗吗啡耐受的影响

5、Per基因与吗啡耐受的关系

6、吗啡耐受模型建立

7、穴位选择分析

8、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药择时治疗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照观察电针、埋线疗法对吗啡耐受模型小鼠自发性昼夜活动节律特征的作用,以及对模型小鼠视交叉上核(SCN)中生物钟基因Per1、Per2的表达的影响,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异同,为电针、埋线疗法应用于临床药物耐受的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方法:
  将符合实验筛选标准的雄性C57BL/6J近交系小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n=8),耐受模型组(Model,n=8),电针治疗组(Electro-Acupuncture,n=8),埋线治疗组(Catgut Embedding,n=8)。耐受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埋线治疗组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注射剂量为10mg/kg,每天注射2次,注射时间为8am,8pm,连续给药7天)以建立吗啡耐受模型,空白对照组在同时间点给予等比例生理盐水10ml/kg。同时电针治疗组于每日上午注射吗啡后开始用韩式电针仪(HANS-2000)行双侧“肾俞”穴(BL23)电针治疗(电流0.2mA,频率2/15Hz,每次治疗15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埋线治疗组于造模第一天注射吗啡后行双侧“肾俞”穴埋线治疗。各组分别在第1、3、5、7天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后30min开始行小鼠光热甩尾潜伏期测定,作为痛阈指标。第7天在测定痛阈后处死小鼠并快速在冰盘上取下组织SCN,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SCN中Per1、Per2基因的表达变化。
  结果:
  1、行为学结果:
  1)、痛阈:实验各组初痛阈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开始造模后的七天中,空白对照组小鼠的痛阈与其初痛阈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小鼠在注射生理盐水后,痛阈无明显变化。耐受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埋线治疗组在第1、3、5天注射吗啡后,测得痛阈值明显升高,与其初痛阈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模型组第7天的痛阈值较初痛阈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治疗组和埋线治疗组第7天痛阈与各自初痛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第7天痛阈比较差异无明显变化。
  2)、体重:在实验注射药物前筛选的各组小鼠间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实验7天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耐受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埋线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模型组与电针治疗组、埋线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与埋线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
  2、自发性活动昼夜节律:实验前各组将符合标准的实验小鼠周期、振幅、总活动度进行统计换算,统计结果显示各组小鼠间周期、振幅、总活动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7天后将各组周期进行前后差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实验前后振幅差值比较,空白对照组与耐受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埋线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模型组与电针治疗组、埋线治疗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治疗组和埋线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前后总活动度差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耐受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和埋线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耐受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组和埋线治疗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与埋线治疗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
  3、Per1、Per2基因在SCN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比较实验各组per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发现,耐受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耐受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组per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治疗组统计学结果显示无意义(P>0.05)。在比较per2基因的表达变化时,统计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耐受模型组的per2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耐受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埋线耐受组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实验小鼠在反复多次注射吗啡后,体重有明显下降,痛阈值提示在第7天无镇痛效果,标志吗啡耐受形成;通过电针、埋线疗法均可以缓解吗啡耐受小鼠体重、痛阈值的下降趋势,延长镇痛时间,抑制耐受的形成;
  2、吗啡耐受小鼠的自发性昼夜活动节律有明显的振幅降低、活动量减少的生物节律紊乱表现,电针、埋线疗法均可以纠正振幅降低的生物节律紊乱,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3、小鼠在吗啡耐受形成后,其SCN中Per1、Per2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下调,说明吗啡耐受的形成与Per基因的表达有关,电针疗法能够上调吗啡耐受模型小鼠的节律相关基因Per1、Per2的表达量,而埋线治疗对Per1、Per2的上调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