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现代文献的数据挖掘及系统评价
【6h】

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现代文献的数据挖掘及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现代文献的数据挖掘

1.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现代文献的系统评价

1.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讨论

1.传统医学对月经性偏头痛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月经性偏头痛的认识

3.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4.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现代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5.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应用

6.纳入RCT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7.Meta-分析结果的证据群质量分析

8.针灸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机制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检索策略

附件二: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附件三:综述: 近20年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概况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1990年1月-2015年12月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现代文献的选穴规律,并筛选出其RCT研究,系统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下一步系统的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提供选经用穴的参考。
  方法:联合电子检索和网络补充检索,利用CNKI等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现代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软件分析总结其腧穴、经络、特定穴规律。在此基础上,参照Cochrane工作手册,严格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其RCT研究,筛选完成后提取数据,并应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通过Revman5.3软件录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GRADE标准对证据群分级。
  结果:数据挖掘共纳入30篇文献,其结果表明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在腧穴上主要使用风池、太冲、百会、率谷、合谷、三阴交、头维、太阳、足三里等穴,腧穴配伍上排名较前的多为上述腧穴间的配伍,如“百会=>风池”、“合谷=>太冲”、“太冲=>风池”、“三阴交=>太冲”、“百会=>太冲”、“百会=>太冲风池”、“太冲=>百会”、“太冲=>三阴交”等,且多位于头面颈项和下肢,在经络选用上以肝胆经为首,且重用特定穴,尤其是交会穴和五输穴。在疗程的选择上,17项研究治疗3月,4项研究治疗4月,2项研究治疗2月,1项研究治疗6月。对于每一疗程的起始治疗时间,19项研究在来潮前3-7天开始治疗,4项研究在来潮前10天治疗,5项研究在疼痛发作时治疗。对于每一疗程的治疗结束时间,10项研究在经净时结束,9项研究在月经来潮时结束,有3项研究治疗贯穿整个月经周期。对于治疗的频率,22项研究选择每日治疗一次,各有1项研究为隔一日或两日治疗一次,1项研究为每周治疗2-3次,对于刺络放血,均选择每5-7天治疗一次。在随访时间上,10项研究为3月,9项研究为半年,3项研究为1年。对其RCT系统评价,共纳入15项研究,8项为单纯针刺VS西药,2项为针刺结合耳穴VS西药,3项为针刺结合中药VS西药,1项为电针VS西药,1项为刺络放血VS中药。其方法学质量结果为8项B,7项C。Meta-分析结果:(1)总有效率: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耳穴、电针均优于西药;针刺结合中药优于西药尚不能被证明;刺络放血优于中药。(2)疼痛指数:单纯针刺优于西药。(3)疼痛程度和时间:单纯针刺优于西药,刺络放血优于中药。(4)症状积分:单纯针刺和针刺结合耳穴分别对综合症状和头痛的改善优于西药;而单纯针刺对伴随症状的改善尚不能被证明强于西药。(5)生化:对PGF2α、ET-1的改善,针刺结合耳穴胜于西药;而对β-EP、血管加压素、NO改善的优越性尚不能被证明。(6)安全性:不能证明针灸疗法比西药安全。各证据群质量除针刺结合耳穴治疗轻度头痛患者与西药比较为低级外其余均为极低。
  结论: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主要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在经脉上以肝胆经为主,配合脾胃经、肾经膀胱经以及任督二脉。建议未来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和研究中以上述各选择为主,并结合具体情况适当抉择。本Meta-分析结果验证了针灸疗法对该病的效果,但因研究纳入过少,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都很低,应谨慎把握该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目前针灸治疗该病的相关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且其机制研究很少,期待下一步及未来更多相关研究多方面尽量减少偏倚,观测全面,形成高质量RCT,且促进循证医学推广深入,为针灸对该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和机制研究探讨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和依据。此外,也期待传统医学、数据挖掘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与融合,共同为祖国医学的国际认可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