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渴早期超高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临床观察
【6h】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渴早期超高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语表:

目录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试验方法:

4.观察项目及指标:

5.疗效及安全性判定:

6.统计方法:

7.统计结果:

8.讨论

9.结论

10.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本试验的课题研究,进而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渴早期超高血糖和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超高血糖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胰岛功能水平分成A(较好)、B(较差)两组,A组包括中药加口服西药组(治疗组A)、单纯口服西药组(对照组A);B组包括中药加胰岛素组(治疗组B)、单纯胰岛素组(对照组B);每组各20例。在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调摄)外,治疗组A予以大剂量清热泻火的方剂配合格列美脲(亚莫利)2-4mg qd、阿卡波糖50-100mg tid、磷酸西格列汀100mg qd治疗;对照组A予以亚莫利2-4mg qd、阿卡波糖50-100mg tid、磷酸西格列汀100mg qd;治疗组B予以大剂量清热泻火的方剂配合赖脯胰岛素(优泌乐)、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皮下注射;对照组B予以赖脯胰岛素(优泌乐)、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皮下注射。在治疗过程中系统监测各组患者血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均完成8周疗程(包含出院后随访及门诊就诊)后,比较各组患者症状量化积分、体征、FPG,2hPG,HbAlc、HOMA-IR、HOMA-β、血清TG和CHOL、体重指数(BMI)等变化,从而综合评价疗效。
  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对比:治疗A组综合有效率为90%,对照A组为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综合有效率85%,对照B组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血糖控制对比:治疗组A、B两组在治疗1周、4周及8周后,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安全,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控制2hPG更明显,尤其是在治疗第一周整体血糖控制效果最为突出。综上表明,治疗组A、B在联合中药治疗后在降糖的时间和效果上都更具优势,并且控制2hPG更明显,尤以第一周治疗效果最为突出。
  3.改善胰岛功能对比:治疗8周后,对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进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组内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P1<0.05)优于对照组(P2>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A、B在配合中药治疗后,可以有效减轻IR,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一定程度上促进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修复,从而有效地减少口服降糖药的用量和胰岛素的使用;此外,中药治疗针对胰岛功能的差异,作用靶向会有所不同,在胰岛功能尚可时,改善Homa-β效果更明显,而在胰岛功能较差时,改善Homa-IR作用更明显。
  4.改善中医临床症候对比:各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烦渴引饮、心烦急躁、多食易饥、倦怠气短、手足心热、小便频多、便结难解等症状均有缓解;治疗组A在缓解中医临床症候,降低症候量化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A,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在缓解中医临床症候、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B,有显著性差异(P<0.01)。
  5.安全性结果:在本试验过程中,各组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检查未发现有临床诊断价值的异常指标,提示治疗用药安全性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论:在消渴早期阶段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配合口服降糖药的方法控制血糖临床疗效确切,既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血糖波动小,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表明中药在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和改善胰岛分泌功能方面具有极大的益处,从而有效减少降糖类药物的用量,为临床诊疗开辟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