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裂缝—孔隙性储层综合预测
【6h】

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裂缝—孔隙性储层综合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理论依据

1.1.2油气勘探需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深层勘探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国内外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国内外裂缝性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新场气田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4详细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思路及路线

1.5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

2.1构造特征

2.1.1区域构造特征

2.1.2新场气田构造特征

2.1.3断裂特征

2.1.4构造演化分析

2.2地层特征

2.2.1区域地层

2.2.2小层细分与对比

2.2.3沉积相特征

2.2.4砂体分布特征

第3章储层基本特征

3.1储层岩石学特征

3.1.1岩石类型

3.1.2岩石成分特征

3.1.3岩石结构特征

3.2储层物性特征

3.3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3.3.1裂缝类型

3.3.2裂缝形成(活动)期次和有效裂缝形成时期

3.4储集空间类型

第4章地震相带有利砂体预测

4.1须二段气藏典型井钻后分析

4.2单井储层波阻抗特征分析

4.2.1不同波阻抗类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4.2.2单井储层波阻抗分析

4.2.3常规地震属性储层预测陷阱分析

4.3地震相带有利砂体预测

4.3.1有利砂体标定、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4.3.2须二段有利沉积相带模式建立

4.3.3须二段有利沉积相带预测

第5章裂缝预测

5.1裂缝的测井识别

5.2地震裂缝的预测

5.2.1地震相干体预测

5.2.2基于地震曲率的裂缝预测

5.2.3倾角方位角检测断层

5.2.4横波分裂裂缝预测

5.2.5时频分析技术预测断层

5.3裂缝综合预测评价

第6章地震含气性检测

6.1单井含气性识别

6.2地震资料储层含气性检测

6.2.1 P波叠后多尺度吸收衰减含气性检测

6.2.2、泊松比与纵波阻抗多体交会储层含气性预测

第7章须二段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富集区预测

7.1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7.2油气富集区预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条件。据2003年计算结果,资源探明程度仅为0.45%。2000年X851井在新场构造获得突破,揭示了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然而须家河气藏埋深大,储层超致密、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钻井、开发都十分困难,气藏特征、分布规律一直未能找到。多年来,只能依据断层发育带+构造高点部署钻井。为了更好的满足油气勘探需要,准确刻画须家河组二段油气分布范围,在新场地区开展了针对深层的三维三分量(即3D3C)地震勘探工作。本次研究就是在新场气田3D3C资料范围内(约530平方公里),选取X85l井产层TX24为研究目的层。充分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的优势,在有利沉积相带预测、地震裂缝预测以及含气性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储层特征分析表明,须家河组地层的孔隙主要来自溶蚀作用,且大都发育在河口坝砂体中:河口坝砂体成熟度相对较低,含有相对较多的长石;河口坝与前缘砂坝接触,酸性水容易进入河口坝;河口坝砂体中的长石受到溶蚀,容易形成次生孔隙。由此建立油气富集模式:生烃时期,以断层为通道、厚大的前缘相砂体为疏导层,酸性水进入河口坝砂体,在长石砂岩中发生溶蚀作用;油气早期进入河口坝砂体,由此形成早期油气富集带。预测河口坝有利沉积相带是须家河组气藏勘探的关键。通过典型的X851井建立河口坝砂体、油气富集带预测模式:河口坝在纵剖面上具有典型S型前积反射结构,横切面呈贝壳形丘状反射,平面呈马蹄形分布。用此地震相特征预测了新场气田优质储层、油气富集带分布,结果与钻井吻合。 由于须家河组储层普遍遭受了较强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基质物性较差,其中须二段基质孔隙度多分布在2.4%,渗透率小于0.1×10-3μ㎡;属于致密-超致密砂岩范畴,天然气要想形成规模聚集,必须依靠裂缝对储层的渗透性进行改善。新场地区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也就是说东西向裂缝为有效缝。横波分裂裂缝检测是多分量勘探的重要价值所在,横波在通过各向异性介质(裂缝时)会分裂成快横波和慢横波。通过检测快横波的方向,可以确定裂缝发育的走向,而快慢横波的层间时差,就指示裂缝发育的密度。再结合优势频带相干技术、地震曲率、倾角方位角断层检测等技术,实现了对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产层(TX24)的裂缝综合预测。致密.超砂岩储层的含气性预测为世界性难题,本次研究充分利用三维三分量勘探可以提供多种资料的优势。地层岩性的变化及含流体的性质影响和控制着速度的变化。纵横波含气性检测地震波理论认为,纵波是通过岩石基质和孔隙流体传播,而横波只通过岩石基质而不通过孔隙空间中的流体传播,波在气体或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要低于岩石基质中传播的速度,当岩石特别是砂岩地层含有油气时,会引起速度上的差异,因而产生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的异常,因此,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的变化与储层含油气性有关。通过泊松比与PP波阻抗交汇,可以圈定钻井上致密砂岩、含气砂岩、裂缝性含气砂岩、泥岩的范围,然后将交汇的结果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识别,得到了须二气藏(TX24)含气砂体的厚度分布图。 根据以上的结论,对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TX24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划分了富集区,有利区和较有利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