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12”汶川大地震震裂山体灾害勘查评价与治理设计方法研究
【6h】

“5.12”汶川大地震震裂山体灾害勘查评价与治理设计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发育了1700 余处“裂”而未“滑”、“松”而未“动”的震裂山体,对地震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本文通过对地震震裂山体的现场调研、类比研究、室内分析计算等综合手段,查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分析其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及特征,对不同类型的震裂山体进行分类,并结合青川县狮子梁震裂山体的勘查、评价和治理设计实例,初步建立一套适合于震裂山体的勘查、评价及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新增对人居环境构成直接威胁的地质灾害点达9000 余处,地震地质灾害在空间上沿发震断裂带和河流水系呈带状和线状分布;存在明显的上盘效应。距离发震断裂越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越高,在地形坡度由缓变陡的过渡转折部位、单薄山脊和孤立山头或多面临空的山体部位尤其发育。这些地质灾害在硬岩地层的发育程度高于软岩地层;硬岩地层中通常发生的是崩塌类型的灾害,而软岩地层中通常以滑坡居多。 (2)震裂山体多发育于长条形的山脊部位,震裂的面积较大,震裂的裂缝分布较广,潜在灾害点多呈零星分布,并且受土质岩性、地貌条件、水文地质和地震地面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往往表现为不同的灾害形式,如崩塌、滑塌体及泥石流等。同时,山体被震裂后,大多裂缝比较隐蔽,对灾后重建构成极大威胁。作者根据震裂山体发育的地层岩性将其分为硬岩区震裂山体、软岩区震裂山体和松散堆积体区震裂山体;根据震裂山体发育的灾害类型分为潜在崩塌、潜在滑坡及滑塌体和潜在泥石流。 (3)结合以往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和治理设计方法,通过归纳总结,针对震裂山体发育的震裂裂缝、潜在危岩体、潜在滑坡及滑塌体和潜在泥石流灾害分别提出了详细的勘查、评价和治理设计方法。 (4)结合实例针对青川县狮子梁震裂山体进行全面的现场调查,制定相应的勘查方案,查明了狮子梁震裂山体地质灾害的总体发育分布特征,变形迹象、斜坡结构特征、空间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狮子梁震裂山体发育的3个潜在滑塌体和11 处危岩体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提出了“清方+裂缝夯实+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拦石墙+锚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