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
【6h】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天然气储量规模之大,深埋藏条件下储层质量之好,在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十分罕见。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天然气的勘探离不开对白云岩的勘探,只要找到这些代表优质储集岩的优势岩相—白云岩,那么天然气的勘探就有希望获得大的突破。目前,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白云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优质储层的成岩机制成为了人们近年来最为热点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在详细的岩心观察与描述、野外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基础上,对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白云化流体温度与来源、白云化系统与白云化机制等方面研究。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主要的白云岩(石)类型可以归并为3个大类:原始结构保存的白云岩(包括微晶白云岩、粒屑白云岩)、原始结构不保存或保存较差的结晶白云岩和作为胶结物出现的孔洞白云石。在纵向分布上,较为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结晶白云岩、粒屑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1 段和2 段;在区域分布上,飞仙关组1 段和2 段的白云岩是非层控的、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带性,而飞仙关组4 段的白云岩具有显著的层控性,不同地区都有分布。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不同地层段灰岩样品以方解石矿物为主,多数样品所具有的Mn 含量只分布在500ppm 以下、Sr 含量则在500ppm 以上。总体上看,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的锶和碳同位素演化曲线与全球同期海水的锶和碳同位素组成和演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全球事件对海水锶和碳同位素组成的控制作用,而氧同位素已经与大气淡水(或其它成岩流体)发生了交换,很难反映其原有的氧同位素组成。飞仙关组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其相应的同期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但白云化流体仍与同期或近同期海水有着强烈的亲缘关系;飞仙关组1 段和2 段白云岩主要继承了海源流体中的碳,而飞仙关组4 段中一些具有很高碳同位素组成的白云岩则与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有关;飞仙关组1 段和2 段白云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接近,显示它们的白云化流体氧同位素组成和白云化温度均基本接近,而飞仙关组4 段白云岩则与经强烈蒸发作用后具有更高的氧同位素组成的高盐度泻湖水有关。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少数可以进行流体包裹体测温的较大白云石晶体(主要是细晶、中晶白云石)的白云化流体可能出现在100℃—130℃的温度区间内,与多数方解石沉淀的温度相一致,属于高温白云石(高温白云化流体);而流体包裹体不发育或体积小的其它较大白云石晶体(包括了粉晶、细晶、中晶以及它们混合组成的不等晶)的白云化流体可能出现在小于100℃的温度区间内,属于低温白云石(低温白云化流体)。多数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石)的计算温度分布在40℃—140℃(氧同位素内部计温法)或者60℃—100℃(氧同位素外部计温法)范围内,尤其集中在<100℃的范围内。这些计算温度的高温区间显然与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相吻合,显示氧同位素计温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这些计算结果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支持这些白云石沉淀流体(白云化流体)很可能主要出现在40℃—100℃的低温区间内。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的白云化流体的Ca/Mg 比更可能分布在<1.17的范围内(40℃—100℃的温度区间),包括三叠纪海水或与三叠纪海水有关的海源流体均可以满足这一要求。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和原始结构保存的粒屑白云岩均具有较低的Mn、Fe 含量特征,而飞仙关组微晶白云岩则具有相对高的Mn、Fe含量;飞仙关组白云岩的Sr 含量均大致分布在200ppm 以下。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的碳来源与原地(近源)或远源碳酸盐溶解迁移有关;粒屑白云岩的碳来源与近同期海水中碳有关;微晶白云岩的碳来源较复杂,大部分可能受到了大气淡水中轻碳的混合影响,小部分则来源于与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有关的富重碳(13C)的准同生期孔隙水。结晶白云岩和孔洞白云石更可能与深埋的相对高温白云化流体来源有关,原始结构保存的粒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则更可能与近地表的相对低温白云化流体来源有关,部分微晶白云岩可能受到了后期白云石重结晶作用过程中氧同位素再平衡的影响。不同类型白云岩(石)的87Sr/86Sr 比值显著大于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同期海水的87Sr/86Sr比值,但海水或相应的海源流体仍然是最为重要的白云化作用流体。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化系统可以归纳为两个在地球化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白云化系统:开放白云化系统、封闭白云化系统。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和孔洞白云石很可能与封闭白云化系统中嘉陵江期高度蒸发浓缩的海源流体有关,对应着非同期海源流体来源的埋藏白云化模式;飞仙关组粒屑白云岩很可能与开放白云化系统中同期或近同期侧向或垂向泻湖蒸发海水有关,对应着准同生或较浅埋藏条件下浅部潜流环境中蒸发海水来源的渗透回流白云化模式;飞仙关组微晶白云岩的白云化流体很可能与开放白云化系统中大气淡水介入(混合)的海水—大气水混合流体有关,对应着准同生条件下潜流环境中海水—大气水混合的蒸发泵白云化模式,飞仙关组4段局部地区微晶白云岩可能对应着准同生期强还原环境下微生物(细菌)白云化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