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昆仑麻扎地区岩浆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6h】

西昆仑麻扎地区岩浆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西昆仑造山带的研究状况

1.2.2 麻扎-康西瓦构造带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构造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构造

2.2 区域地层

2.2.1 前寒武系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3 区域岩浆活动

2.4 区域构造演化

第3章 研究区岩浆岩岩石学特征

3.1 岩体地质特征

3.2 岩石岩相学特征

第4章 研究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分析测试方法

4.2 常量元素特征

4.3 微量元素特征

4.4 稀土元素特征

4.5 构造环境特征

第5章 研究区岩浆成因

5.1 岩浆岩的形成

5.2 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作用

5.3 研究区构造演化概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麻扎-康西瓦结合带是西昆仑地区的重要构造带,该结合带由公格尔经麻扎、黑恰达坂到康西瓦、玉龙喀什河上游向苏巴什延伸,在硝尔库勒湖附近为阿尔金断裂斩断,大致呈弧形展布。作为基底缝合带,麻扎-康西瓦结合带在西昆仑造山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反映了西昆仑造山带演化的大量信息,控制着麻扎-康西瓦一带的岩浆活动。对麻扎-康西瓦结合带的研究对于确定西昆仑地区的构造发展历史,特别是对恢复古生代时期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格局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全面收集、总结前人关于西昆仑地区的区域地质、岩石及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选择麻扎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典型岩浆岩体,通过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麻扎-康西瓦结合带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性质、源区、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此举对进一步认识麻扎-康西瓦构造带岩浆岩成因将有所裨益,为研究麻扎-康西瓦构造带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机制提供岩浆岩石学资料。
  研究区侵入岩岩体:252道班岩体为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辉长岩,形成于火山岛弧环境,岩浆来源为俯冲带中洋壳沉积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后,形成的熔体交代富集地幔后熔融形成的铁镁质岩浆;麻扎达坂南岩体不仅符合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且兼具岛弧花岗岩的性质,从地球化学特征上反映出这套岩石是下地壳来源,推测是来自软流圈地幔的玄武岩底侵到加厚的陆壳导致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麻扎达坂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属同碰撞(S型)花岗岩,属印支期碰撞期侵入体,形成于两个大陆岩石圈的汇聚碰撞、区域挤压环境中;胜利桥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是一个浆混作用形成的复式酸性岩体,可能是由于洋壳物质俯冲、消减,来源于深源的壳幔混合源而形成于微陆块岛弧的上部地壳中,与相邻区域上印支期花岗岩一起构成了西昆仑地块上印支期的岛弧花岗岩带;提热艾力花岗闪长岩属A2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作用晚期相对稳定的拉张环境,是在岩石圈拆沉过程中侵位的,为印支期俯冲型侵入体,是转换构造体制下的产物;胜利桥岩体与提热艾力岩体为俯冲碰撞造山末向稳定大陆转换的转换机制。
  研究区火山岩岩带:麻扎达坂东火山岩为拉斑玄武岩,具有大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上地幔物质在较低压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峡南桥火山岩岩石的源岩可能为上地壳岩石或是来源于下地壳的花岗质岩浆受到富集地幔流体的同化混染作用而成;胜利桥火山岩碱性系列,具有地幔属性,具有岛弧岩浆特征,表明其来源于受到俯冲作用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