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现代化适应性更新研究
【6h】

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现代化适应性更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结论

1.1.研究背景

1.1.1 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当今城乡建设的当务之急

1.1.2 成都历史文化名镇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历史文化名镇

1.3.3 现代适应性更新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综述

1.4.1 国外历史城镇保护理论与实践综述

1.4.2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理论与实践综述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成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现状与问题综述

2.1 成都“天府古镇”的背景研究

2.1.1 “天府古镇”地域特征

2.1.2 “天府古镇”历史沿革

2.2 成都“天府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研究

2.2.1 历史久远的古蜀文化

2.2.2 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

2.2.3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2.2.4 形态各异的建筑文化

2.2.5 相容共生的宗教文化

2.2.6 不同一般的特质文化

2.3 外部环境激变下的天府古镇现状

2.3.1 城镇建设对古镇格局的破坏

2.3.2 旅游开发性破坏时有发生

2.3.3 原有社区结构的瓦解

2.3.4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2.4 成都“天府古镇”保护与更新所面临的问题

2.4.1 功能格局的不适应

2.4.2 居住生活的不适应

2.4.3 现代出行的不适应

2.4.4 基础设施的不适应

2.4.5 社会交往的不适应

2.4.6 文化交融的不适应

2.4.7 经济发展的不适应

第3章 历史文化名镇现代适应性更新方法构建

3.1 现代适应性更新方法基础

3.1.1 “整体性保护观”的引入

3.1.2 “活态文化遗产”保护观的引入

3.2 现代适应性更新方法的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

3.2.2 原真性原则

3.2.3 保护与利用协调原则

3.2.4 以人为本原则

3.2.5 现代适应性原则

3.3 现代适应性更新方法的目标

3.3.1 满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要求

3.3.2 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需求

3.4 历史文化名镇现代适应性更新策略

3.4.1 格局划分的更新

3.4.2 古镇建筑的更新

3.4.3 街巷空间的更新

3.4.4 支撑系统的更新

3.4.5 交往空间的更新

3.4.6 古镇文化的更新

3.4.7 功能业态的更新

第4章 实证研究——以崇州市怀远镇为例

4.1 古镇历史与现状

4.1.1 古镇概况

4.1.2 历史沿革

4.2 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及评价

4.2.1 镇域历史文化遗存现状

4.2.2 古镇特色价值评价

4.2.3 区域分析及评价

4.3 古镇保护规划的回顾与评价

4.3.1 07版古镇保护规划要点回顾

4.3.2 对07年古镇保护规划的评价

4.4 现代适应性更新规划

4.4.1 格局——分层次的划分

4.4.2 建筑——分类别的整治

4.4.3 街巷——人性化的设计

4.4.4 设施——全面性的完善

4.4.5 空间——系统性的整合

4.4.6 文化——双重性的保护

4.4.7 业态——灵活性的组织

4.5 小结

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位于川西平原“天府之国”成都的25个历史文化名镇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域性群体,可统称为“天府古镇”,是巴蜀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映了川西地域、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历史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是成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这些古镇,也就保护了“天府之国”的文化根基。然而,随着成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诸多破坏因素促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的诉求日益强烈,同时,古镇中的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巨大改变。历史文化名镇以其固有的生长模式,逐渐成为居民追求现代生活的障碍。
  了解与掌握古镇发展现状与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可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经过千百年来的适应发展过程,形成了明显的天府江源地理环境特征和独有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的城镇建设、旅游开发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古镇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外部环境的激变催生了古镇居民对物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新需求,现有的古镇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现代需求,而造成历史文化名镇呈现出“不适应”的现象。这种传统形式与现代需求的矛盾,在位于成都市市域内的历史文化名镇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以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为前提,如何引入整体性“活态文化”遗产保护观和适应观,结合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具有指导性和实用价值性的保护更新策略,建立一套适用于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现代适应性更新的技术方法和实施途径,以满足古镇可持续性发展和居民现代化生活需求,是本论文的重点,这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成都市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正是从上述问题出发,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的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剖析了历史文化名镇和现代适应性更新的相关概念,总结出研究方法和提炼出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介绍了成都历史文化名镇(天府古镇)的地域特征与历史沿革,总结出天府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最后通过分析在当前环境激变下天府古镇的发展现状,进而找出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所在。
  第三部分:本文的核心部分,明晰了现代适应性更新的基础、原则和目的,试图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的现代适应性更新方法,并从格局划分、古镇建筑、街巷空间、支撑系统、交往空间、古镇文化和功能业态多个方面提出更新的策略与实施途径。最后,基于笔者怀远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项目,对文章所提出来的更新方法和策略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语部分,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提出研究创新点和不足,指出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内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