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藏南隆子县柯月铅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6h】

藏南隆子县柯月铅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以往地质工作及成果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铅多金属矿研究综述

1.3.2 流体包裹体研究历史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论文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岩浆岩

2.5 变质岩

2.6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下侏罗统日当组(J1r)

3.1.2 中侏罗统遮拉组(J2z)

3.1.3 第四系(Q)

3.2 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岩体

3.4 矿体特征

3.4.1 矿体的空间分布

3.4.2 矿体规模

3.4.3 矿体形态及产状

3.5 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石结构

3.5.3 矿石构造

3.5.4 矿石物质组成

3.6 围岩蚀变

3.7 成矿期次及矿物生成顺序

3.7.1 成矿期次划分

3.7.2 矿物生成顺序

第4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2 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特征

4.3 包裹体均一温度

4.4 包裹体盐度

4.5 包裹体密度和压力

第5章 矿床成因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柯月铅多金属矿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城西北方向约40千米处,著名的扎西康铅多金属矿床北东方向。大地构造属性为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一级构造单元之喜马拉雅地块,主体属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区域地层属喜马拉雅地层大区,康马-隆子地层小区。区内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沉积-岩浆演化历程,特别是喜马拉雅陆块与冈底斯陆块碰撞造山及大规模伸展拆离-走滑作用,导致区内强烈构造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构造、近东西断裂、藏南拆离系、近南北向裂谷盆地。
  柯月铅多金属矿床为藏南锑(金)多金属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铅多金属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多金属矿床,矿业公司重点是求取资源量,对矿床的成因研究甚少,对矿床成因的研究程度很低。因而,本论文以柯月矿床矿石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为题,试图通过对柯月矿床矿石的流体包裹体系统观察和研究,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形成演化、流体迁移机制、矿质结晶沉淀机制,为认识矿床成因提供部分可靠的基础数据,进而为矿床深部、外围找矿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在系统收集、分析前人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对柯月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重点针对矿床内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以及含矿脉体,全面进行了在地表和坑道内的观察和采样。基本查明了矿体地质特征、赋矿层位和围岩蚀变特点。
  柯月铅多金属矿床主体位于矿区中部,赋矿地层为下侏罗统日当组(J1r),岩性主要由灰黑色含炭钙质板岩、页岩、钙质板岩、粉砂岩、千枚状含泥质白云质微晶灰岩组成,矿体与围岩界限清晰。柯月矿床由1号矿体(主矿体)和2号矿体组成,赋存于近南北向高角度张剪性断裂带内,矿体分布严格受该断裂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沿断裂走向基本连续,具有狭缩、膨大、分枝、复合现象。
  矿区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其次可见少量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粘土化。
  通过磨制一定数量的薄片、光片和包裹体片,室内开展了系统的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照相。大致厘定了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骸晶结构、乳浊状结构;矿石构造见块状、晶簇状、稠密-稀疏浸染状、角砾状、脉状和细网脉状构造。矿床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脆硫锑铅矿、黄铜矿、辉锑矿、毒砂、黄铁矿、菱铁矿等。在此基础上,厘定了柯月矿石矿物的生成次序,初步进行了柯月矿床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划分,大致划分为三个成矿期:热水沉积期、中低温热液期、表生期;其中,中低温热液期为主成矿期,可进一步划分出五个成矿阶段:铁锰碳酸盐阶段(Ⅰ)、石英-毒砂阶段(Ⅱ)、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Ⅲ)、石英-辉锑矿阶段(Ⅳ)、石英-方解石阶段(Ⅴ)。
  通过对包裹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基本确定了柯月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包括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L+V)、纯液相水包裹体(L)、纯气相CO2包裹体(V)。针对大量分布的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冰点测定,并计算了包裹体盐度、密度、压力,大致推算了成矿深度。
  柯月矿床各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铁锰碳酸盐阶段:210~230℃,石英-毒砂阶段220~250℃、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240~260℃、石英-辉锑矿阶段200~240℃、石英-方解石阶段210~220℃,可以看出,从早期到晚期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不大,总体上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各阶段盐度范围(NaCl eq)主要分布区间为5.1~6.9%、4.3~7.1%、2.9~5.0%、4.0~5.0%、2.6~4.5%,含盐度较低,但略高于海水盐度。各成矿阶段流体的密度大致相当,分别为0.88~0.95g/cm3、0.80~0.90g/cm3、0.70~0.91 g/cm3、0.85~0.92g/cm3、0.81~0.89g/cm3,可见流体密度变化不大。柯月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成矿流体压力介于9.9~78MPa之间,推断成矿深度介于0.37km~2.91km之间,成矿深度属浅成-超浅成。
  柯月矿床矿石的宏观及微观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都表明,柯月矿床成矿作用较为复杂,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的特点。初步推断,柯月矿床成因类型是以金属物质充填方式为主的浅成-超浅成中低温热液脉状铅多金属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其成矿过程大致是:早期海底火山喷发及热水沉积作用,地层沉积时就有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形成原始矿源层,成为后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主成矿期因区域应力场改变形成近南北向裂谷盆地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强烈逐步演化分异形成气水热液,热液沿断裂构造、节理及裂隙运移,并与围岩发生较广泛的渗滤交代作用,原始气水热液活化迁移并演变为成矿流体(含矿热液),成矿流体沿导矿构造及围岩中各种破裂面持续扩散、渗透,矿质最终在张剪性断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等构造空间结晶沉淀而富集成矿。表生期由于藏南地区持续的伸展作用,矿体被推覆抬升至地表浅部,在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和氧化环境下形成氧化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