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
【6h】

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低渗透储层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层位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编写进程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演化特征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3章 物源分析与沉积相研究

3.1 区域沉积背景

3.2 物源方向分析

3.2.1 轻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3.2.2 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3.2.3 岩屑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3.3 沉积相标志

3.3.1 岩石学特征

3.3.2 沉积构造特征

3.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3.1 三角洲平原亚相

3.3.2 三角洲前缘亚相

3.3.3 前三角洲亚相

第4章 储层特征研究

4.1 岩石学特征

4.1.1 岩石类型及碎屑组分

4.1.2 填隙物特征

4.2 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4.2.1 储层孔隙类型

4.2.2 孔隙结构特征

4.2.3 长4+5油层组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

4.3 物性特征

4.3.1 长4+5油层组物性特征

4.3.2 长4+5油层组各小层物性特征

4.3.3 长4+5油层组不同地区物性特征

4.4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4.4.1 压实—压溶作用

4.4.2.胶结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

4.4.3.溶蚀作用

4.4.4.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4.5 成岩作用序列

4.6 成岩相类型及特征

第5章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5.1 沉积微相与储层关系

5.2 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的关系

5.2.1 建设性成岩作用

5.2.2 破坏性成岩作用

5.3 储层物性与成岩相的关系

5.4 有利沉积—成岩相的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图版

展开▼

摘要

本硕士学位论文在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4+5油层组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以长4+5油层组的长4+52和长4+51小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岩心及铸体薄片和常规的测试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和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
  1、充分利用镇北地区丰富的轻矿物、重矿物以及岩屑等资料对长4+5油层组的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镇北地区受西南、西部方向的物源的影响,处于物源的交汇地带,受多个沉积体系的控制,各期物源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2、结合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的观察与描述,测井资料等对长4+5段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沉积相识别标志,分析认为长4+5油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和前缘2种亚相组成,主要的储集砂体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3、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以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纵向上长4+5油层组各层段具有自下而上面孔率增大的趋势;原生粒间孔与石英含量之间呈正相关、与钙质胶结呈负相关、与水云母的含量呈弱负相关的关系;长石溶孔与长石含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4、储层的物性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中长4+51油层段平均孔隙度、渗透率较长4+52油层段偏高;孔隙结构好于长4+52油层段,具体表现为排驱压力较高,孔喉半径总体较小,分选不好,属于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可以分为4类,其中长4+51油层段主要以Ⅰ类和Ⅱ类为主,而长4+52油层段以Ⅱ类和Ⅲ类为主。平面上储层物性东部比西部较好。
  5、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成岩作用包括两种类型: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
  6、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发育,其成岩相类型包括碳酸盐胶结相、硅质—伊利石胶结相、伊利石胶结—长石溶孔相、高岭石弱溶蚀相和绿泥石薄膜相5种类型,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储集砂岩目前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A期的晚期和晚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
  7、镇北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储集性能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以及成岩相等因素控制。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有利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有长石溶孔相、高岭石弱溶蚀相和绿泥石环边残余孔相。

著录项

  • 作者

    万慈蚿;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学(沉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洪德;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