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渝东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
【6h】

渝东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构造位置

2.2.2 区域地层概况

第3章 地层剖面描述

3.1 重庆市巫溪县塘坊乡高山屋中-上二叠统剖面(A)

3.2 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红池坝中-上二叠统剖面(B)

3.3 重庆市巫溪长桂乡桂花电站中-上二叠统剖面(C)

3.4 重庆市巫溪咸瑞中-上二叠统观测剖面(D)

3.5 重庆市城口县双河中-上二叠统观测剖面(E)

3.6 重庆市巫溪县田坝中-上二叠统观测剖面(F)

第4章 岩石地层划分对比

4.1 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4.2 岩石地层划分沿革及划分方案

4.2.1 梁山组

4.2.2 栖霞组

4.2.3 茅口组

4.2.3 孤峰组

4.2.4 吴家坪组

4.2.5 长兴组与大隆组

第5章 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5.1 生物地层

5.1.1 腕足组合带

5.1.2 蜒组合带

5.1.3 珊瑚组合带

5.1.4 菊石组合带

5.2 年代地层归属的讨论

5.2.1 阳新统

5.2.2 乐平统

第6章 沉积相分析

6.1 渝东北二叠纪沉积相划分方案

6.2 滨岸沉积体系

6.2.1 障壁海岸相

6.3 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

6.3.1 台地相

6.3.2 台盆相

6.4 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

6.4.1 缓坡相

6.5 渝东北中-上二叠统沉积相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图版说明

展开▼

摘要

渝东北地区地处上扬子陆块中的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推带,区内早二叠世地层普遍缺失,中-晚二叠世地层广泛发育。本文通过对渝东北地区进行研究调查,以研究区内实测地层剖面测制所得到的岩石、生物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资料,对研究区内地层做了多重地层划分,并对该区中-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得出研究区内中-晚二叠世沉积模式图。
  本文实测剖面有3条,观测剖面有3条,分别是:重庆市巫溪县塘坊乡高山屋中-上二叠统实测剖面;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红池坝中-上二叠统实测剖面;巫溪长桂乡桂花电站中-上二叠统实测剖面;巫溪咸瑞中-上二叠统观测剖面;城口县双河中-上二叠统观测剖面;巫溪县田坝中-上二叠统观测剖面。根据剖面的研究成果,得出研究区内地层的岩性、岩石组合等特征,并以此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相区:以城口咸宜-巫溪文峰一线为界,该线以北为北相区,岩石地层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孤峰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该线以南为南相区,岩石地层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孤峰组、吴家坪组、长兴组;该线附近则为过渡相区,岩石地层划分为梁山组、栖霞区、茅口组、孤峰组、吴家坪组、长兴组与大隆组。
  根据研究区内地层中所含古生物的化石种类、特征、出露层位、分布规律等,在渝东北地区建立了三个腕足类组合带、三个珊瑚类组合带、一个蜓类组合带以及一个菊石组合带。分别是腕足Orthotichia-Linoproductus组合带、Cryptospiriferomenshanensis-Monticulifera sinensis组合带、Squamularia grandis-Oldhaminasquamosa组合带;珊瑚Hayasakaia-Polythecalis组合带、Tachylasma-Huangophyllum组合带,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组合带;蜓类Chusenella-Verbeekina组合带;菊石Pseudotirolites-Huananoceras组合带。
  研究区内生物化石种类以及含量十分丰富,根据化石特征以及出露层位可进行年代地层划分,研究区内下二叠统普遍缺失,无地层划分对比依据,梁山组与栖霞组对应年代地层中阳新统栖霞阶-祥播阶,茅口组与孤峰组对应茅口阶-冷坞阶,吴家坪组对应乐平统吴家坪阶,长兴组与大隆组对应乐平统长兴阶。
  根据研究区内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等对研究区内做了沉积相分析,把渝东北地区中-上二叠统地层划分为滨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以及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其中滨岸沉积体系主要为障壁海岸相,根据沉积物岩性可细分为障壁岛亚相、泻湖亚相以及滨岸沼泽亚相。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细分为碳酸盐台地相、碳酸盐台盆相,碳酸盐台地相划分为局限台地亚相、开阔台地亚相和台地边缘亚相;碳酸盐台盆相可细分为深盆和浅盆亚相。碳酸盐缓坡体系根据水体深浅可细分为深缓坡和浅缓坡亚相。根据渝东北地区内中-上二叠统沉积相研究,建立了渝东北地区中-上二叠统沉积相模式,认为研究区沉积模式为镶边碳酸盐台地缓坡模式,并总结得出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