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巫溪县文峰地区巴东组沉积特征及其铜矿化研究
【6h】

重庆巫溪县文峰地区巴东组沉积特征及其铜矿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2.3 研究思路

1.2.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2.1.1 位置交通

2.1.2 地形气候

2.1.3 经济条件

2.2 区域构造特征

2.3 区域地层特征

2.4 矿产资源概况

2.4.1 矿产分布特征

2.4.2 主要矿产资源

2.4.3 地层含矿性及矿产成因类型

第3章 三叠系巴东组沉积特征

3.1 巴东组由来及其空间展布

3.2 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

3.3 沉积相分析

3.4 横向变化及区域对比

第4章 含矿地层及岩系特征

4.1 含矿岩系特征

4.2 岩石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组成特征

4.2.2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4.2.3 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4.2.4 构造环境特征

4.3 地球化学背景

第5章 铜矿化特征

5.1 矿(化)点的空间分布

5.2 矿(化)体特征

5.3 矿石特征

5.3.1 矿石矿物组成

5.3.2 矿石结构构造

5.3.3 矿石类型

第6章 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成因

6.1 地层条件

6.2 成矿物源条件

6.3 构造条件

6.4 矿化成因浅析

6.5 找矿标志与找矿前景

6.5.1 主要找矿标志

6.5.2 找矿远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研究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的大巴山东段南麓,构造单元主要隶属上扬子陆块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推带中的巫溪凹褶束。区内发现有多处砂岩型铜矿点及矿化点,含矿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巴东组呈近东西向分布于塘坊-菱角及竹园-上磺一带。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及实测地层剖面资料,通过对巴东组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环境的研究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同时,对产于巴东组二段内的铜矿(化)体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1、巴东组岩性以紫红色夹灰绿色中-薄层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浅灰色泥灰岩,中部夹有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及钙质页岩。巴东组沉积环境总体上属于障壁海岸相,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细分为四个岩性段。
  2、巴东组一段为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的岩石组合,属障壁海岸相碎屑潮坪环境沉积。巴东组二段主要为紫红色厚层-块状含钙质结核粉砂质泥岩、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灰绿色中层细砂岩,属障壁海岸岛的碎屑潮坪相沉积。巴东组三段基本层序为:微晶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属碳酸盐潮坪环境沉积。巴东组四段基本层序为钙质泥岩→白微晶白云岩,属泻湖亚相沉积。
  3、研究区发现的6处铜矿点或矿化点,其构造部位处于青龙包-菱角向斜的南翼或寨包-长梁子近东西向背斜构造的南翼,含矿地层均为三叠系巴东组二段,铜矿化层发育于此套地层中的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夹层中,矿化体呈似层状、不规则脉状、透镜状、鸡窝状顺层断续产出。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银、钼等的富集。矿体厚0.35~4.10m,铜品位一般在0.94~5.08%之间;Ag含量主要在(2.5-7.9)×10-6之间,最高可达6500×10-6。Mo含量在(0.32-1.8)×10-6,最高可达400×10-6。矿石矿物呈薄膜状、细脉状沿裂隙断续分布。矿石自然类型有:①浅灰绿色细粒砂岩型铜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孔雀石,少量辉铜矿;②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型铜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为孔雀石,少量铜兰、辉铜矿及蓝铜矿;③浅灰色-翠绿色粉砂岩型铜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孔雀石,次为铜兰、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及黄铜矿。矿石中金属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等。
  巴东组二段砂岩型铜矿,其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地层和沉积环境,具有明显的层位特征;其次则与岩石性质及所发育的构造裂隙有关。具体表现在“灰绿色粉-细砂岩层”的厚度、范围、有机质含量及其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是较为典型的层控型-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

著录项

  • 作者

    陈娟;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润则;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410.2;
  • 关键词

    铜矿; 地质构造; 沉积特征; 矿化成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