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茂县岷江电化有限公司东侧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6h】

四川茂县岷江电化有限公司东侧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

1.3.1 滑坡成因机制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3.2 滑坡成因机制方法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本文研究思路

第2章 工程地质环境

2.1 场地地理位置及交通

2.2 气象与水文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与地震

2.5.1 地质构造

2.5.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水质腐蚀性评价

2.8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滑坡体特征

3.1 滑坡区地貌及边界特征

3.2 滑坡结构组成特征

3.2.1 滑体土

3.2.2 滑带土

3.2.3 滑床

3.3 滑坡变形特征

3.4 滑坡体堆积体物理力学性质

3.5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3.5.1 内因

3.5.2 外因

第4章 滑坡稳定性评价

4.1 滑坡体破坏模式分析

4.2 计算模型的选取

4.3 计算参数选取

4.4 荷载及工况选取

4.5 滑坡稳定性及推力公式

4.6 稳定性计算结果

4.7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第5章 发展趋势与危害性分析

5.1 滑坡发展趋势预测

5.2、危害对象分析

5.3、危害等级

5.4 防治措施建议

5.5 防治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的危害是指滑坡发生后对地表各种建筑、江河水体、森林生态和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山区,高原和丘陵分布广,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比较常见,西南地区因地质条件复杂因此滑坡地质灾害尤其突出,故滑坡灾害发生密度大,频率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受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产生严重社会影响。
  论文通过对四川茂县岷江电化有限公司东侧滑坡治理项目采取踏勘、地形图测量、地质测绘、钻探、取样测试、原位测试等工作手段及收集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对滑坡的地貌单元特征,地层岩性结构、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发展史、发展趋势及危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成因机制并对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取得了如下认识:
  1)、四川茂县岷江电化有限公司东侧滑坡分为HP1和HP2。HP1滑坡位于厂区南侧,河流下游,纵长约120m,横向宽度200~220m,后缘最高高程1220m,前缘最低高程1141m,相对高差79m,地形较陡,前缘存在开挖形成的临空面,滑体为含粉土碎石土,厚度15~30m,滑坡面积1.7×104m2,滑坡体体积约34.24×104m3,属于中型土质滑坡;HP2滑坡位于厂区北侧,河流上游,纵坡长约30m,横向宽度约40m,后缘最高高程1160m,前缘最低高程1147m,相对高差13m,滑体为含粉土碎石土,滑体厚度约15m,滑坡面积约650m2,滑坡体体积约0.98×104m3,属于小型土质滑坡;
  2)、2013年7月强降雨后,该滑坡出现局部溜滑和变形,导致前缘部分地段既有挡土墙损毁,主要变形迹象表现为边坡表面局部溜滑,坡体前缘挡土墙开裂破坏,边坡中后部发育大量拉张裂缝(L1-L10);
  3)、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合理工程削坡、支护结构施工滞后、支护结构强度偏小、强降雨是导致滑坡失稳的主控因素。据滑坡体变形历史及变形过程、拉裂缝出现时序综合判断,该滑坡为一牵引式滑坡;
  4)、基于滑带土室内实验及反演分析,获取了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法及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天然自重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产生整体失稳;在自重+地震工况下,边坡亦处于不稳定状态,会产生整体失稳;
  5)、论文针对滑坡规模、变形机制及滑坡推理计算成果,提出了该滑坡防治措施建议:采用挡土墙+抗滑桩+截排水进行综合治理。

著录项

  • 作者

    廖金有;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运生,陈松;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滑坡 ;
  • 关键词

    滑坡治理; 地貌单元特征; 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