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湾甸-凤庆地区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6h】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湾甸-凤庆地区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2.1 区域构造轮廓

2.2 构造单元划分的标志

2.2.1 地层古生物标志

2.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2.3 构造变形标志

2.2.4 深部地球物理标志

2.3 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2.4 构造变形单元特征

第3章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分析

3.1 地表构造的变形样式

3.2 构造变形带几何学分析

3.2.1 挤压-伸展褶断构造带

3.2.2 逆冲推覆-滑脱拆离构造带

3.2.3 断层三角挤压褶断带

3.2.4 反向逆冲推覆构造带

3.2.5 碰撞-伸展-花岗岩构造带

3.3 几何学特征小结

第4章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构造变形运动学特征

4.1 摆榔褶断带运动学特征

4.2 湾甸坝褶皱带运动学特征

4.3 英韬褶断-冲断带运动学特征

4.4 勐统板块结合带及混杂岩带运动学特征

4.5 勐佑褶断带运动学特征

4.6 阿里侯基底褶皱推覆带运动学特征

第5章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中-新生代造山带形成演化

5.1 构造期次及古应力场

5.1.1 共轭节理反映古应力场

5.1.2 褶皱构造反映古应力场

5.2 构造变形序列

5.3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昌宁-孟连结合带是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板块缝合带,是研究特提斯构造域最理想的地区之一,它保留了洋盆内及洋盆两侧板块的物质组成及演化的重要信息。论文选择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湾甸-凤庆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造山带演化过程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地表地质的详细调查结合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其各构造层次的耦合情况、变形构造的几何特征、运动特征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探讨了其分区的古应力方位。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厘定了昌宁-孟连结合带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过程。
  昌宁-孟连结合带西侧有怒江断裂带,东有澜沧江断裂带,根据研究区内地层古生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及断裂变形标志等多层次的证据下,证明了湾甸地区与凤庆地区的地层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古生物种属特征的差异,断裂发育情况以及深部电阻差异、地震波速异常均显示了将昌宁-孟连结合带作为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板块汇聚带主带的合理性,并由此划分出研究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7个构造变形单元。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湾甸-凤庆地区内平面构造形迹具总体为一向南东东凸出的弓型的特征。将研究区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变形构造带,依次为挤压-伸展褶断构造带、逆冲推覆-滑脱拆离构造带、断层三角挤压褶断带、反向逆冲推覆构造带及碰撞-伸展-花岗岩构造带。研究区西侧,构造样式受西侧怒江断裂带影响较多,摆榔复背斜、湾甸坝复向斜以开阔褶皱发育为主,英韬逆冲推覆构造与勐统滑脱推覆构造以发育前展式逆冲-滑脱断层和不对称褶皱组合为特征,同时也受到后期反向挤压或伸展作用发育反向断裂。研究区东侧,构造样式受澜沧江断裂带影响为主,勐佑复背斜发育褶皱及逆冲断层组合,茶寨滑脱推覆构造自东向西发育,以形成后展式逆冲-滑脱断层和平卧褶皱为特征。凤庆侵入岩推覆构造以平面上发育平行的菱形网结式韧性剪切带为特征。
  摆榔褶断带与湾甸坝褶皱带是由西向东的挤压形成的纵弯褶皱作用,受控于怒江断裂带影响、继承板块碰撞时的初始形态发育。英韬褶断-冲断带自板块碰撞开始发育,受控于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的双向挤压作用,该分区先发育自西向东的逆冲运动,后叠加自东向西的反向逆冲或伸展运动,并发育晚期南北向挤压作用。勐统褶皱基底滑脱-推覆带受控于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的双向挤压作用,覆盖在板块结合带之上,这可能是研究区未见蛇绿岩的原因。勐佑褶断带发育的褶皱构造主要受控于澜沧江断裂带的隆升作用,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茶寨褶皱推覆带中澜沧岩群的逆冲运动受澜沧江断裂带隆升的影响,由多次的脆-韧性逆冲作用形成了现在的展布形态。
  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的地质演化历史概括为6个演化阶段:洋壳俯冲-碰撞形成阶段(P3-T2),保山-镇康地块与扬子地块发生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开始,褶皱、断裂初始发育,形成区域性面理(S2);②区域性地壳沉降-新特提斯洋的形成阶段(T3);③成陆造山、陆内造山阶段(J1-J2),怒江断裂带开始隆升,镇康地块的褶皱基底王雅岩组及允沟岩组滑脱-推覆作用盖在昌宁-孟连残余洋盆之上,掩盖了板块结合带,局部火山断陷;④后造山陆内伸展阶段(J3-K),造山作用间歇期,陆内伸展岩浆白垩纪似斑状花岗岩侵入;⑤推覆构造形成阶段(E-N1),澜沧江断裂带隆升,研究区内双向挤压,澜沧岩群滑脱推覆出露地表,形成平卧褶皱,再叠加宽缓褶皱,发育区域性面理(S3);断裂差异活动,发育浅表层次的脆-韧性动力变质;⑥伸展裂陷-盆岭构造形成阶段(N2-Q),研究区应力松弛时岩浆活动,脉岩发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