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藏改则地区仲岗洋岛火山-沉积序列与地球化学特征
【6h】

西藏改则地区仲岗洋岛火山-沉积序列与地球化学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题目来源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基础地质研究现状

1.3.2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研究现状

1.3.3 区内与周边典型洋岛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洋岛(海山)分布及研究概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2 研究路线

1.5 论文实物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2 大地构造与区域地质背景

2.2.1 大地构造单元

2.2.2 地层分区

2.3 名称与沿革

第3章 地层与沉积相分析

3.1 仲岗洋岛岩组的出露位置与展布

3.2 实测地层剖面描述

3.3 岩石地层综述

3.4 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特征

3.5 沉积环境分析与洋岛岩石序列的建立

3.5.1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3.5.2 仲岗洋岛岩组与木嘎岗日群沉积环境的联系

3.5.3 洋岛序列的建立

第4章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火山岩的岩石特征

4.2 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特征

4.2.2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

4.2.3 不相容元素

4.3 构造环境判别

第5章 班公湖-怒江洋演化过程

5.1 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代

5.2 班公湖-怒江洋的扩张时限

5.3 班公湖-怒江洋的收缩与闭合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对象为洞错地区仲岗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通过野外路线调查、实测剖面,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室内综合研究,厘定出的地层特征和构造属性,为进一步揭示班公湖-怒江洋在三叠纪、侏罗纪的演化历史做下铺垫。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路线踏勘,认为区内仲岗洋岛岩组与木嘎岗日群呈沉积接触关系(沉积岩块)和不整合接触关系(构造夹片)两种产出形式,并以沉积接触为主;与洞错蛇绿岩(Jd)呈断层接触关系,以构造夹片产出形式为主。⑵洋岛灰岩中发现晚侏罗纪水螅类:Cladocoropsis mirabilis Felix和六射珊瑚:PseudocoeiniafromenteliaL.Beauvais,Cryptocoenia octosepta(Etallon),并首次发现三叠纪牙形石,将仲岗洋岛的时代下限延伸至三叠纪。⑶以玄武岩喷发和出现角砾玄武岩(或角砾状灰岩)为标志,划分洋岛的建基期;以灰岩稳定沉积为标志,划分出洋岛碳酸盐岩建盖期;以页岩夹硅质岩远洋深海盆地沉积组合为标志,划分出洋岛的间歇期;以岩石氧化后出现“红顶”构造为标志,指示海平面的变化。根据建造期的建基与建盖、间歇期的破坏与停滞,在垂向上建立起一套玄武岩-角砾玄武岩-角砾灰岩-灰岩-生物礁灰岩-远洋硅泥、细碎屑岩的洋岛火山-沉积建造。⑷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得出仲岗洋岛火山岩属于碱性-亚碱性玄武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变化规律一致,轻重稀土分馏特征较明显;∑LREE远高于∑HREE,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线性,无明显Eu异常。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相对亏损,Zr/Yb比值较高等;总体具有明显的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⑸通过火山岩不相容元素比值特征对比,认为仲岗洋岛火山岩为地幔柱(热点)型洋岛玄武岩(HIMU OIB),并判别仲岗洋岛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为大洋板块内的洋岛环境。⑹结合研究区内中生代地层的沉积环境分析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过程:在晚二叠世打开,早三叠世开始迅速扩张,并于晚三叠-中侏罗世期间达到成熟(成年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逐渐闭合,最终在早白垩世末期完全闭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