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边水小油藏混合井网适应性评价——以春光油田为例
【6h】

强边水小油藏混合井网适应性评价——以春光油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理论依据及目的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

第2章 春光油田地质概况

2.2 层系划分

2.2.1 小层的划分方案

2.2.2 单井小层划分

2.3 储层特征描述

2.3.1 岩石学特征

2.3.2 物性特征

2.3.3 非均质特征

2.4 流体性质

2.4.1 地层水性质

2.4.2 原油性质

第3章 春光各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3.1 油藏综合动态分析

3.2 边水能量评价

3.2.1 实测数据分析

3.2.2 压降法边水能量评价

3.2.3 水侵量法边水能量评价

3.2.4 驱动指数边水能量评价

3.3 递减规律分析及采收率预测

3.3.1 经验公式法计算采收率

3.3.2 排2-15区块采收率预测

3.3.3 排8区块采收率预测

3.3.4 采收率综合分析

第4章 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4.1 地质建模和储量计算

4.1.1 三维网格设置

4.1.2 构造建模

4.1.3 属性参数建模

4.1.4 储量计算

4.2 数值模型建立

4.2.1 油藏物性及流体性质

4.2.2 模型储量拟合

4.2.3 数值模拟水体大小拟合

4.2.4 生产历史拟合

4.3 剩余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3.1 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特点

4.3.2 剩余油储量分布特点

4.3.3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

第5章 油藏分类及井网适应性评价

5.1 小油藏分类

5.1.1 油藏分类方法研究

5.1.2 合理的油藏分类方法

5.1.3 油藏类型划分

5.1.4 分类混合井网评价

5.2 合理井网密度评价

5.3 混合井网适应性评价

5.3.1 高部位生产井部署的合理性

5.3.2 单排与双排状井网

5.3.3 直井与水平井的选择

5.4 井网评价总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春光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由几十个小油藏整合而成,其开发层系是新近系沙湾组。该油田存在油藏埋深浅、压实差、砂岩疏松、含油面积小,砂体厚度薄、高孔高渗、天然能量充足、直井与水平井交错布井等特点。
  通过对多个油藏的开发效果分析,发现有些油藏物性及流体性质差异不大,但油藏采出程度差距却很大。经查阅相关文献认为可能与小油藏形状有关,因此以油藏形状、原油粘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含油面积、孔隙度等为主要分类参数对油藏进行分类。
  传统的油藏分类方法主要是综合分类法和聚类分析法,前者的优点是分类因素点鲜明且具有针对性,其缺点是考虑参数过少,对于春光这类型的油藏,其无法用一个关键点来分类;后者的优点是考虑因素较多,较为全面,但缺点确是各个因素没有区分重要性,导致分类缺乏科学性。
  本文采用的油藏分类方法将两者优点相结合,在聚类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权重的概念,并在参数的选择上借鉴断块油藏的分析方法,提出油藏形状系数的概念,将各个参数匹配权重值,求出综合分类指数,最终按照综合分类指数进行分类。
  通过油藏数值模拟进行分类油藏井网适应性评价,分析判断出各类油藏在开发初期的最优井网部署,以此为类似油藏提供井网部署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