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地热开发的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6h】

面向地热开发的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背景及意义

1.1.2 选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质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1.2.2 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经济发展概况

2.2 自然地理特征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特征

2.3 地质环境特征

2.3.1 地层

2.3.2 构造

2.4 地热资源特点

2.5 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第3章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3.1 遥感数据

3.1.1 遥感数据来源

3.1.2 遥感影像预处理

3.2 地形数据

3.2.1 DEM数据来源

3.2.2 DEM数据预处理

3.3 地质数据

3.4 矿产数据

3.5 专题数据

3.5.2 气象数据

第4章 基于GIS的地理与地质信息提取及分析

4.1 基于DEM的地貌分析

4.1.1 高程

4.1.2 坡度

4.1.3 起伏度

4.2 年降水分析

4.3 年均气温分析

4.4 植被盖度分析

4.5 构造缓冲分析

4.6 地质灾害分析

4.7 地震烈度分析

4.8 交通条件分析

4.9 河流水系分析

4.10 县城距离分析

第5章 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1.1 评价指标体系

5.1.2 指标分级标准

5.1.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2 承载力计算及评价

5.2.1 承载力计算

5.2.2 评价结果分析

第6章 基于承载力的地热开发规划

6.1 基于承载力的地热开发规划方法

6.2 基于承载力的地热资源开发规划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达州市地处四川构造盆地边缘,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北部为山区,南部为盆地丘陵区。北有大巴山褶皱带,南有华蓥山背斜、中山背斜和峨层山背斜等几条大型背斜。复杂的地质构造是达州市地热资源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成为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条件。而矿业的开采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达州市的地质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因此对于达州市的矿产开发,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开发原则,对达州市的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使用地理、地质、生态和遥感等多种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手段,提取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等多方面信息,结合地质生态环境理论和方法对达州市的地质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评价,得到的结论主要有:
  1)达州市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川东陷褶束华蓥山断裂带以及万源地区的大巴山南麓褶皱带,按地热区分类分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但地热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已在区内的开江、大竹、达川、通川和万源地区发现地热温泉6处。
  2)收集了研究区地形地貌数据、气象数据、地质数据及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使用GIS软件了提取高程、坡度、降水量、气温、NDVI、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等环境信息,并制作为数据图层。同时在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达州市主要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地质灾害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认为研究区地热资源、地质灾害的分布都与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3)运用地质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原理,借鉴前人在地质生态环境评级的经验,使用层次分析法将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分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等三个子系统,选择出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对分区进行定量评价。计算结果指出,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最大值为0.4045,最小值为0.1479,平均值为0.2934。结果认为,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地区主要为达川区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和地质灾害丛生的地区,良好区为万源市城区及附近区域、宣汉县城区及部分区域、开江县城区及西部以及大竹县大部分地区。
  4)根据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分布特征、地热资源的勘探情况和开发情况,再叠加交通、水系、到城市距离等因素,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区的规划方案,划定11个地热规划开发区,为达州市地热开发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