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6h】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创新点及难点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本文研究难点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协同理论的基本内涵

2.2 产业协同理论的基本内容

2.2.1 三次产业的划分

2.2.2 产业结构演化

2.2.3 产业关联与产业集群理论

2.3 本文关于三次产业协同的三种内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从演化视角看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五大经济区的划分

3.1.2 五大经济区基础概况

3.2 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3.3 产业结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度分析

3.3.1 相关数学定义

3.3.2 五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度测算

3.3.3 产业结构发展的稳定性内涵量化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测度及评价

4.1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体系构建

4.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计算

4.2 数据预处理

4.3 三次产业综合得分计算及结果分析

4.3.1 综合得分计算及结果

4.3.2 三次产业综合发展的稳定性内涵量化结果

4.4 三资产业协调度模型构建

4.4.1 依存性内涵的量化定义

4.4.2 基于综合得分的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

4.4.3 基于隶属函数协调度的协同发展程度评价模型

4.5 实证分析及结果

4.5.1 各经济区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协调度分析

4.5.2 各经济区第一、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分析

4.5.3 各经济区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分析

4.5.4 各经济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分析

4.6 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程度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建议

5.1 政策建议

5.1.1 提升农业发展市场化水平,各经济区优势互补

5.1.2 坚持走集群化产业发展道路,各经济区协调发展

5.1.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各经济区明确重点领域

5.2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表

展开▼

摘要

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力量由第二产业转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十九大再次指出“协调是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的内在要求”。协同发展理念是产业发展的新核心,三次产业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其发展状况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本文从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切入,对四川五大经济区各自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程度量化研究,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现状,三次协同发展趋势和规律,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各经济区经济结构加速转型。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第一,在回顾协同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详细阐述了与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相关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并给出了本文关于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三种定义:稳定性内涵、依存性内涵和协调性内涵。第二,基于三种内涵分别进行量化研究。从演化视角分析了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就稳定性内涵进行了量化实证分析,总结出了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和近年来三次产业的发展成就。第三,通过构建反映三次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从依存性内涵和协调性内涵的量化角度出发,定义了回归模型F值的依存性量化指标和基于隶属函数模型的协调性内涵量化指标,揭示了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第四,根据协调发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出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程度,并由此进行五大经济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