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巴县莫洛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保护研究
【6h】

丹巴县莫洛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丹巴县村落与民居保护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地理区位

2.2 自然环境

2.2.1 地貌条件

2.2.2 气候水文

2.2.3 地质灾害

2.3 地域文化环境

2.3.1 宗教文化

2.3.2 土司制度

2.3.3 嘉绒藏族文化

2.4 社会经济状况

第3章 莫洛村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3.1 村落整体空间形态特征

3.1.1 村落的发展

3.1.2 村落空间形态特征

3.2 村落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3.2.1 传统民居

3.2.2 碉楼

3.3 道路空间形态特征

3.3.1 形态特征

3.3.2 空间尺度

3.3.3 空间界面

3.4 村落内部空间形态

3.4.1 水环境系统

3.4.2 公共空间布局

3.4.3 绿化空间构成

3.4.4 景观单体

第4章 莫洛村空间形态的适应性分析

4.1 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4.1.1 对日照环境的适应性

4.1.2 对风环境的适应性

4.2 对地缘的适应性

4.2.1 对水环境的适应性

4.2.2 对地形地貌的适应性

4.3 对地域乡土材料的适应性

4.3.1 乡土材料的特性分析

4.3.2 乡土材料的因材致用

4.4 对地域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4.4.1 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适应性

4.4.2 对宗教文化的适应性

第5章 莫洛村空间形态的保护探索

5.1 莫洛村空间形态的价值体现

5.1.1 历史文化价值

5.1.2 传统建筑价值

5.1.3 空间格局价值

5.2 莫洛村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

5.2.1 整体空间形态

5.2.2 建筑空间

5.2.3 道路空间

5.2.4 内部空间

5.3 莫洛村空间形态保护的体系

5.3.1 保护的原则

5.3.2 保护的模式

5.4 莫洛村空间形态保护的探索

5.4.1 整体空间形态的保护

5.4.2 建筑空间的保护

5.4.3 道路空间的保护

5.4.4 内部空间的保护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传统村落是祖先给予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2012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莫洛村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璀璨的建筑遗存、完整的村落格局位列其中。面对莫洛村的现代化,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历史文化与现代需求的矛盾,实现莫洛村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本文以莫洛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探讨村落空间形态有机更新的问题。通过对莫洛村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保护价值进行研究,采用归纳与比较的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规定,探讨莫洛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的具体措施,实现莫洛村空间形态的有机更新。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整理与归纳、实地勘察,以及与同类型文章进行比较等方法,结合人居环境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理论,根据村落构成要素,对莫洛村整体空间形态、建筑空间、道路空间、内部环境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发现村落整体空间形态随着历史的演变呈现出“两臂一带两组团”的特征,村落建筑整体呈离散型;道路系统随地形地势的变化,呈树枝状;村落的内部水环境系统相对完善、公共空间相对较少、绿化空间形式多样、景观单体布局统一。
  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当地气候、地缘和地域社会文化的高度适应,以及对乡土材料的高效利用。研究发现气候和地缘直接影响村落的选址和民居建筑的朝向,乡土材料和社会文化则影响着民居建筑的形态和外观。深入挖掘莫洛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价值,结合村落空间形态的现状,以传统村落保护的原则为依据,划定莫洛村核心保护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二类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并据此提出莫洛村空间形态的保护措施,以便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