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YC区块本溪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6h】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YC区块本溪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致密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及地层划分对比

2.1 工区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盆地构造演化

2.4 地层划分与对比

2.4.1 地层划分与对比依据及原则

2.4.2 地层划分标准

2.4.3 地层对比方法与步骤

2.4.4 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2.4.5 构造特征

第3章 沉积相分析

3.1 沉积相划分依据

3.1.1 岩石的颜色

3.1.2 岩石的物质成分

3.1.3 岩相类型

3.1.4 古生物标志

3.1.5 测井相标志

3.2 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3.2.1 沉积相与亚相

3.2.2 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3.3 单井沉积相分析

3.3.1 S1井本溪组沉积微相特征

3.3.2 S8井本溪组沉积微相特征

3.3 沉积微相剖面分析

3.4 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第4章 储层特征分析

4.1 岩石学特征

4.1.1 碎屑成分

4.1.2 填隙物特征

4.1.3 碎屑颗粒结构

4.1.4 胶结类型

4.2 储层孔隙特征

4.2.1 孔隙类型

4.2.2 孔喉大小

4.2.3 孔隙结构特征

4.3 储层物性特征

4.3.1 储层孔隙度

4.3.2 储层渗透率

4.3.3 孔渗关系

5.1 储层四性关系

5.1.1 岩性与电性关系

5.1.2 岩性与物性关系

5.1.3 物性与电性关系

5.1.4 物性与含气性关系

5.2 储层非均质性

5.2.1 层内非均质性

5.2.2 平面非均质性

5.2.3 层间非均质性

5.3 分类评价标准

5.4 综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YC区块石炭系本溪组为研究对象,开展大量岩心观察、测井数据、铸体薄片以及压汞等分析测试,对本溪组的小层划分、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建立本溪组有效储层划分标准,并且对YC区块本溪组储层进行评价。论文取得以下主要认识与成果:
  (1)YC区块本溪组地层划分中识别出2个标志层:本溪组顶部“8#、9#煤层”,底部“铁铝土质岩”。根据标志层,同时兼顾沉积旋回、沉积厚度原则,在纵向上把本溪组划分为3个段。本溪组地层厚度变化相对较小,顶底界的构造形态相近,整体为一个西倾单斜,发育近东西向延伸的低幅鼻状隆起。
  (2)本溪组以障壁岛砂坝为骨架砂体。本3时期在研究区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为障壁岛,而渴湖的分布则相对局限;本2时期障壁岛发育范围相对比本3时期小,潟湖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本1时期障壁岛分布范围进一步缩小,潟湖沉积范围相对更大。本1时期由于障壁岛分布受潮汐水道的切割和强烈改造,成排分布特征不明显,主要呈孤立分布,展现多个孤立障壁砂体的沉积特征。
  (3)本溪组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岩屑石英砂岩次之,填隙物主要由方解石、高岭土和泥质组成,它们的含量约占填隙物总含量的73.7%。砂岩分选普遍较好,磨圆度较好,粒度以中-粗粒为主。本溪组各层段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平均孔隙度为3.06%~7.83%,渗透率平均值为(0.45~3.46)×10-3μm2,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7045。
  (4)本溪组储层的层内非均质程度相对较强,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弱。本溪组障壁岛储层在平面分布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储层,Ⅰ类储层在本3段、本2段、本1段的少数井区有分布。

著录项

  • 作者

    王晓飞;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义才,邓国仕;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油气储层; 地层划分; 砂体沉积; 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