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居民社会交往空间初探
【6h】

城市居民社会交往空间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课题缘起

一、课题背景

二、有关交往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现状

第二节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论文的结构及框架

注释

第二章社会交往的理论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引述和界定

第二节社会交往的功能意义

第三节社会交往发生的条件

一、主体的条件

二、主体以外的客观条件

注释

第三章 现代城市居民交往行为研究

第一节 城市居民交往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居民传统邻里交往方式的危机

第三节 影响城市居民交往行为的社会特征因素

一、经济收入的高低

二、居民的年龄特征

三、居民的性别特征

第四节当前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交往行为的影响

一、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交往行为的影响

二、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交往行为的影响

注释

第四章空间与交往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交往与空间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

一、空间的感知

二、密度、拥挤与交往

三、空间的领域性

第二节 城市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一、积极的内容和复合的功能

二、物理性能舒适

三、空间的人性化

注释

第五章有助于城市居民交往的社区规划原则

第一节社区功能空间混合

第二节适当的社区及邻里尺度

注释

第六章改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第一节现代城市公共开放系统(传统交往空间)整合的趋势

一、城市交往空间涵义的扩大

二、城市交往空间日益混合组成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第二节现代城市公共开放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街道

二、公园及绿地系统

三、广场

四、院落

注释

第七章完善城市共开放空间系统以外的交往空间

第一节城市消费性休闲交往设施

第二节虚拟的网络空间

结语

主要参考书籍及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论文论述的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城市居民社会交往问题,尝试在建筑学领域对该问题进行新的有效探索。论文分析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探讨该问题的必要性,总结前人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社会学、环境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往理论及其在目前情况下的一些不足,对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行为进行系统分析,论述了空间和人交往行为的关系,尝试提出通过以下途径改善城市居民社会交往:改善城市社区的规划、改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以及完善城市该系统以外的交往空间。关键词:交往 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设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