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6h】

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检索策略

三、文献筛选、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四、循证医学及Meta分析

第三章 结果

一、文献检索结果

二、纳入文献研究基本特征

三、纳入文献研究质量评价

四、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讨论

一、文献研究的质量

二、文献研究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三、本次研究的启示及意义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展开▼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对CNKI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药、维普、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进行检索,主要收集2000年1月—2014年3月间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方面的研究(包括随机对照研究、相关荟萃分析、开放性试验等),如果万方、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不能下载或不能搜集到的文献,可以通过文献传递(如医知网、丁香园网站)的方式获取,并根据作者预先设计的纳入标准,从中提取相关资料,即动静脉溶栓的有效率、不良反应等,采用Cochran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0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最初共检索出796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共排除776篇文献,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其中1篇为外文文献,余19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13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动脉溶栓患者618名,静脉溶栓患者695名。分析结果如下:(1)疗效评价:①采用具体数据评价疗效:纳入20个研究中,其中有12篇文献研究提供了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体有效病例数据,结果提示: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动脉组溶栓后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组。②采用ESS评分评价疗效:有4篇研究文献采用ESS评分,Meta分析表明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3,I2=79%),因此,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由于这4个研究中动静脉溶栓路径不同,其中李萍和林文博采用了颈动脉穿刺进行动静脉溶栓,代伟和童建尔采用股动脉穿刺进行动静脉溶栓,故考虑进行其亚组分析,分为李萍和林文博为颈动脉穿刺组,代伟和童建尔为股动脉穿刺组。颈动脉组穿刺结果显示:采用ESS评分的颈动脉穿刺组的两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股动脉穿刺组结果表明:动脉溶栓疗效优于静脉组。③采用NIHSS评分评价疗效:2篇文献研究采用NIHS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安全性评价:①颅内出血及再梗死总体风险评价:共纳入18个研究对象,结果提示表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②非颅内出血的风险评价:共纳入14篇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即动脉溶栓组非颅内出血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所以在非颅内出血中,动脉溶栓的安全性较静脉溶栓高。③死亡率风险评价:纳入5篇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共纳入了20篇文献研究,其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在急性期,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早期更能减少患者残疾,促进其早日康复。在非颅内出血(包括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便血、尿血等)比较中,动脉溶栓出血可能性比静脉溶栓低,说明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安全。但尿激酶动静脉溶栓其他不良反应(如脑出血、再梗死、死亡率),临床却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本研究文献总体研究质量不高,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偏倚,所以影响了结果可靠性,研究方法学质量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使其获得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