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活力论——城市设计目标思考
【6h】

城市活力论——城市设计目标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目的

3、研究的范畴与方法

4、研究的框架

第一篇 城市活力解析

第1章城市与活力

1.1城市本质

1.2城市活力概念

1.3城市活力沿革——纪念性与市民性的交织与更替

1.4小结

第2章当代背离城市活力趋向

2.1汽车之城--大尺度城市

2.2布景之城——视觉化城市

2.3自我之城——肢解的城市

2.4趋同之城——同质化城市

2.5小结

注释

第二篇 城市活力多维度思考

第3章有关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理论

3.1相关城市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3.2城市触媒理论

3.3 TEAM10有关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理论

3.4约翰·波特曼“协调单元"与“城市编织”理论

3.5扬·盖尔公共交往理论

3.6简·雅各布斯城市多样性理论

3.7黑川纪章与活力相关的新陈代谢与共生理论

3.8伊利尔·沙里宁有机城市理论

3.9 C·亚历山大城市自然生长理论

3.10新城市主义有关城市活力理论

3.11小结

第4章城市活力的多维度思考

4.1心理学向度

4.2社会学向度

4.3视觉艺术向度

4.4哲学向度

4.5小结

注释

第三篇城市活力建构

第5章城市设计向度的城市活力营造框架

5.1城市活力的主要组成

5.2经济活力营造

5.3社会活力营造

5.4文化活力营造

5.5小结

第6章城市活力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

6.1交混原则

6.2公共生活原则

6.3自组织原则

6.4小结

第7章营造活力的城市设计手法

7.1城市综合体

7.2人车交融的街道

7.3步行区

7.4城市中庭

7.5新与旧的结合

7.6联合开发

7.7组织多种活动与事件的广场

7.8组织城市生活的街区

7.9营造双尺度城市

7.10城市中介空间

7.11小结

第8章促进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8.1拉斯维加斯市弗里芒特街(Fremont street)城市设计——营造城市游戏场

8.2纽约市花旗中心--营造独特活力公共空间

8.3香港金钟地区人行步道城市设计——营造双尺度城市

8.4临安市中心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体系

8.5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城市设计--营造高效的城市

8.6长沙市天英城--营造全时性城中城

注释

第四篇 结论

第9章活力城市的特征

9.1高效的城市

9.2网络化城市

9.3游戏的城市

9.4生活的城市

9.5步行的城市

9.6交混的城市

9.7全时性城市

第10章当代中国城市活力营造之道

10.1破除“围墙”,走向公共生活空间

10.2摆脱效率至上,寻求高效与人性的共融

10.3摆脱唯视觉化,寻求活力与景观的结合

10.4倡导功能交混,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

10.5运用城市设计手段,激发城市触媒

10.6走出乌托邦,营造城市情场、磁场、游戏场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城市活力作为研究课题,源起于对城市本质的追问,城市的生命体特征是城市存在活力的前提。城市活力是一个与时演进的重要概念,具有城市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混沌性,城市设计理论研究至今都只将它作为难以量化的重要概念提出,而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课题研究。当代各国城市往往都存在背离活力的趋向,尤其是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涉及城市三维形态的问题:比如城市空间的泛视觉化、片断化现象以及市民公共活动空间的缺乏等等,往往都与缺乏城市设计向度的城市活力营造理论方法指导有关。鉴此,将城市活力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加以系统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论文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篇城市活力解析,包括第一、二章。第一章通过论述城市具有生命体特征,提出城市活力研究这一主题,同时对城市活力概念与区位、城市活力沿革等作了概括性描述与分析;第二章从形态尺度、视觉、空间完整性、地方文化四个向度对当代城市背离活力的趋向,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明确了城市活力研究所应对症的目标。第二篇城市活力多维度思考,包括第三、四章。第三章分析归纳了有关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理论,这些理论对城市活力营造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第四章从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视觉艺术特别是哲学等不同视角对城市活力问题进行了横向剖析,以期将城市活力研究建立在当代众多学科研究的恢宏背景之上。第三篇城市活力建构,这是本论文理论框架的核心篇章,包括第五~八章。第五章通过对城市活力三大组成部分的分析与归纳,以形成城市设计向度的城市活力营造框架:经济活力主要是从提高城市经济空间效益、推进城市开发、发展消费空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社会活力主要从促进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推进城市公共性、促进公共空间活动多样性、营造可及性、激发边界效应、让夜间城市亮想来等多个向度加以全面阐述;而文化活力则从公共艺术、作为信息媒介的城市元素、城市历史、新旧共生、生活文化复合并置等多角度进行了阐述。第六章提出营造城市活力的三个城市设计原则:交混原则主要从城市功能向度涉及城市活力;公共生活原则从城市主体——人的向度涉及城市活力;而自组织原则是城市活力营造的重要前提。第七章全面分析归纳了符合以上设计原则的营造城市活力的十种城市设计手法:城市综合体、人车交融的街道、步行区、城市中庭、新与旧的结合、联合开发、组织活动与事件的广场、组织城市生活的街区、营造双尺度城市、城市中介空间等涵盖了城市设计三维形态所研究的主要范畴。第八章通过具体案例,对上述营造活力的城市设计理论、原则、手法进行了具体的运用分析。第四篇结论,包括第九、十章。认为活力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的城市、网络化城市、游戏的城市、交混的城市、生活的城市、步行的城市、全时性城市。第十章综合全文,提出中国城市活力营造之道。综上,本论文针对当代城市活力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相关学科及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总结出适合于当代城市,特别是中国城市营造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框架、原则和手法。本论文力求定位于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实施的可操作性之上,侧重于探索建构的原则、手法与途径,以期能对我国城市活力营造及理论研究有一定引导作用和实用价值。关键词:城市活力 城市设计目标 人 公共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