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城市福利性住宅发展和特点研究
【6h】

上海城市福利性住宅发展和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前言

第2章城市福利性住宅发展概况

第3章福利性住宅萌芽阶段(1928~1946年)

第4章福利性住宅发展时期(1951~1986年)

4.1时代背景

4.2发展过程

4.3住宅新村项目类型

4.4作用和意义

4.5规划设计特点

第5章房制度改革调整阶段(1984~2000年)

第6章新时期的探索和调整(2000年至今)

第7章分析与结论

附录a.普善路平民村房屋工程说明书:

附录b.上海市平民村管理委员会组织规程草案(老)

附录c.上海市平民村管理委员会组织规程草案

附录d.上海市政府管理平民村暂行办法草案

附录e.修正上海市平民住所管理规则

附录f.上海市社会局平民村组织通则草案

附录g.上海市区“二万户”住宅的新村分布情况表

附录h.1950~2004年上海住宅建设投资和竣工面积表

附录i.1950~2004年市区各类房屋实有情况表

附录j.1950~2004年上海人均居住水平表

附录k.1980~1990年上海住宅建设投资情况

附录l. 1953~1990上海公有住宅分配情况

附录m.中心城区住宅新村规划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上海城市福利性住宅的发展呈现了剧烈摇摆的曲折过程,又总是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研究价值。住房问题伴随着上海近现代城市的发展。1928年,由于恶劣的棚户区问题,上海市政府开始了安置棚户的平民住所项目,揭开了上海城市福利性住宅的建设序幕。1949年解放后,上海通过建设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住房体制,福利住宅成为社会住房的主体。但在经历了35年的长期发展后,单一的福利住宅制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没能够解决上海的住房问题。住房问题反而有恶化趋势。政府对社会住房体制进行了两次改革,实行住宅商品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基本满足了上海城市住房数量上的需求。原有公有住房体制逐步终止。但是由于社会住房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和市场分配结构的不完善,中小型廉价住宅数量偏少,社会住房价格偏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状况仍然的不到改善。生新的住房问题产。福利性(政策性)住宅重新受到社会关注。 本文以上海城市福利性住宅发展历程为主线,结合国外社会住房福利发展经验,通过史实证明单一的出租住宅、商品住宅或是福利住宅发展都不能解决上海住房问题。只有三者共同作用,合理分工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城市居民,社会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有保障。这也证明城市福利性住宅在上海当今和未来的重要作用和存在意义。在概述发展的同时,选取典型福利性住宅案例分析比较,从户型平面、功能设置、建筑选型、总体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归纳若干上海福利性住宅设计和规划特点,为以后的福利性住宅设计提供参考和启发,希望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福利住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