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
【6h】

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论

一、关于白族民居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二、华夏少数民族民居及匠艺研究的一个可能的方向

三、论文脉络及结构

第一章 白族传统建筑的悠远历史及民居分类与源流

1.1白族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沉淀

1.1.1远逝的文明

1.1.2南诏、大理国的光辉

1.1.3汉族移民的推动——元明清时期的文化飞跃

1.2白族民居分类及源流

1.2.1结构体系分类及源流

1.2.2空间组合分类

第一章小结:白族传统合院民居形成过程中映射的白族文明演进历程

第二章 白族合院民居的基本构成及传承与演化

2.1构成要素

2.1.1平面组合模式

2.1.2建筑空间构成元素

2.1.3装饰装修艺术

2.2传承与演化

2.2.1集体心理认同

2.2.2适应性变迁

2.2.3精神化——源于白族合院民 居构图模式的寺观建筑

第二章小结:白族传统合院民居作为活体居住文化而存在的重要性

第三章 白族合院民居的木构技术体系

引子 各构件称谓白语、汉语对照释名

3.1常用木构架结构形式

3.1.1木构架结构形式分类

3.1.2木构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效应

3.2榫卯节点构造

3.2.1常用的榫卯构造

3.2.2构件之间的榫接构造

3.2.3与中原官式大木建筑榫卯构造的比较

3.3一坊构架中的程式化榫卯秩序

3.3.1各缝构架名称及柱位排列

3.3.2构件的榫头样式及程式化榫卯秩序

3.4营建口诀中的常用构架尺度及经验技术

3.4.1传说中的“木经”

3.4.2常用构架尺度

3.4.3经验性技术

3.5不同时代木构架结构体系的演变

3.5.1构架结构体系主次关系的演变

3.5.2构架空间尺度及用料大小的演变

3.5.3构架中的构件改变

第三章小结:对木构技术体系由总体到细部的全方位解析

第四章 白族匠师驾驭的营建技术核心

4.1营建中的整体设计理念

4.1.1木料估算及运用

4.1.2含墨、收墨与减墨心

4.1.3构架起山与屋面一抖水

4.1.4柱子踩墨与下欠

4.1.5营建禁忌与趋吉观念

4.2匠师操作的木作加工工具

4.2.1解木工具

4.2.2穿剔工具

4.2.3平木工具

4.2.4尺类工具

4.2.5辅助工具

4.3榫卯加工工具——套榫板及榫卯模数化

4.3.1套榫板的制作与使用原则

4.3.2套榫板规格模数化

4.3.3构件榫卯模数化

4.4套榫法及相关讨退技术比较

4.4.1各地榫卯之讨退技术初探

4.4.2套榫法操作过程

4.4.3套榫法与北方官式建筑讨退法之比较

4.4.4套榫法与福建地区的记数图之比较

4.5解读掌墨山神的施工图——如何在木料上画墨线

4.5.1设计理念与加工制作的转化点——画墨线

4.5.2把握构架的整体空间概念

4.5.3画墨线的常用标记法

4.5.4画柱料及其卯口墨线

4.5.5画梁、枋料及其榫头墨线

第四章小结:营建技术核心对木构技术体系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章 白族合院民居的营造过程及仪式

5.1择址定位打地基

5.1.1择址定位

5.1.2动土仪式

5.1.3打地基、砌墙基

5.2下料、动工与“圆木架马”仪式

5.2.1木料估算、备料

5.2.2开工准备

5.2.3动工日“圆木架马”仪式

5.3木料加工

5.3.1工期安排

5.3.2木料加工过程

5.3.3杨宅每日施工进度概述

5.4穿架与“送木气”仪式

5.4.1木料穿架

5.4.2“送木气”仪式

5.5立木竖房与“上红梁”仪式

5.5.1倾村相助——立木竖房

5.5.2喜庆欢腾——“上红梁”仪式

5.5.3尊师重礼——拜谢掌墨山神

5.6校正屋架

5.6.1原理、方法与工具

5.6.2正平——调整柱子水平正位

5.6.3校直——调整柱子垂直正位

5.6.4检查并稳固构架

5.7夯土版筑土墙

5.7.1材料与工具

5.7.2土墙的夯筑过程

5.8安装椽子

5.8.1尺度计算与备料

5.8.2钉椽子

5.9瓦瓦与“合龙口”仪式

5.9.1撒干瓦

5.9.2实盖瓦与“合龙口”仪式

附录5-1、“安龙谢土”仪式

附录5-2、“深夜搬家”风俗

第五章小结:将营建理论贯串落实到营建全过程之中

第六章 白族传统建筑匠师考

6.1云南匠师派系略论

6.1.1滇西北的剑川匠系

6.1.2滇南的通海匠系

6.2历代白族传统建筑匠师

6.2.1 文献记录、民间传颂的历代白族匠师

6.2.2当代白族匠师的建筑实践

6.2.3白族匠师的传统师承

第六章小结:白族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之外延

结论

附表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白族建筑文化的相关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白族绝大部份分布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而少数散居在云南各地以及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的白族,则基本是在元、明以后从大理地区移居当地的。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代表的传统白族合院民居,作为大理白族聚居区分布最广的住居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价值,至今仍然被广泛建造和使用。白族传统合院民居的营建技艺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论文采用参与白族合院民居营造全过程的实证方法展开研究,从而对木构架抗震结构构造、程式化制作装配过程、榫卯加工制作方法、营建中的整体设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在木料上画墨线将整体设计理念付诸实践等等营建技术核心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动态地、连贯地记录了一坊白族合院民居的营造过程,以及伴随营造过程的相关仪式,可见其中蕴含的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通过参与施工实践,从营建过程中获得白族匠师口头传承的非物质的营建经验和技巧,是对白族合院民居营建技艺这种文化遗产所进行的颇具成效的保护和研究。[关键词]白族传统合院民居 营建技艺 木构技术体系 营建技术核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