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6h】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第一节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

第一节 一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生因素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外生因素

第四章 信用风险的度量

第一节 新巴塞尔协议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第二节 传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第三节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第四节 信用风险控制模型的风险分析

第五节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选择

第五章 信用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的信用风险法律监管

第二节 欧盟国家的信用风险法律框架

第三节 亚洲国家及地区的信用风险法律框架

第四节 我国信用风险防范的法律框架及国际比较

第五节 信用风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第一节 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第二节 建设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

第四节 结论及后续问题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不论是内部发展需要还是外部竞争压力所趋,都要求化解国有商业银行潜在的巨大银行风险,提高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信用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保障其自身的经营安全,还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强的紧迫性。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介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阐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情况。 第三章采用系统科学论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与银行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动力和经验有关,还与扭曲的政银企关系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有关。 第四章论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其中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外部监管介绍了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论述了计算监管资本的两大方法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并使用风险控制模型进行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第五章对信用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对美国、欧盟及亚洲国家的信用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比较。; 第六章提出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首先,进行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市场化过程中构造新型的政银企关系;第二,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融资体制与模式,促进融资证券化,构建合理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模式;第三,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引入西方现代商业银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第四,进一步加强银监会以风险性监管为主的、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实际的审慎性监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