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芜湖东编组站运输组织优化研究
【6h】

芜湖东编组站运输组织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外铁路编组站发展模式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编组站系统理论分析

2.1 编组站系统的组成

2.2 编组站系统构成分析

2.3 编组站系统能力的计算与协调

2.3.1 编组站到达场与出发场通过能力

2.3.2 编组站改编能力

2.3.3 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原理

2.3.4 点线能力协调的原则与方法

第3章 芜湖东编组站与相邻技术站的分工与协调

3.1 芜湖东编组站在华东路网的地位

3.2 二通道相关技术站状况与能力分析

3.3 二通道相关技术站分工定位

3.4 芜湖东编组站相关区段通过能力

3.4.1 区段通过能力计算的理论分析

3.4.2 芜湖东编组站相关线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

第4章 芜湖东编组站车流结构与运输组织工作分析

4.1 芜湖东编组站运输设备状况

4.2 芜湖东编组站车流结构分析

4.2.1 车站办理车数与有调车数分析

4.2.2 车站各方向到达、出发车流比重分析

4.2.3 “2007.4.18”运行图车流的主要变化和特点

4.3 芜湖东编组站运输组织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4.3.1 芜湖东编组站运输工作现状

4.3.2 芜湖东编组站运输工作存在问题

第5章 芜湖东编组站能力适应性分析与能力加强措施

5.1 芜湖东编组站系统能力计算

5.1.1 编组站通过能力

5.1.2 编组站改编能力

5.2 编组站能力适应性分析

5.3 编组站内部系统能力协调措施

5.3.1 提高驼峰解体能力措施

5.3.2 提高尾部编组能力措施

5.3.3 通过能力互相协调提高改编能力措施

5.4 点线能力协调措施

第6章 芜湖东编组站运输组织工作优化

6.1 编组站工作总体目标

6.2 编组站运输组织工作优化

第7章 结束语

7.1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芜湖东编组站地处华东地区南北二通道中间点,在二通道分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运输设备、通过能力以及车流组织对华东路网运输组织有重大影响。
   芜湖东站原有技术设备使用和运输能力就较为紧张,在淮南线、宣杭线车流变化和“4.18”新图实施双重考验下,急需要对其现有车站能力与运输组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限制能力的因素,优化其运输组织方式,使其能够满足运量的需求和新图提出的运输要求,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系统的效益。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编组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基础上,对一般编组站的系统组成和能力计算与协调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芜湖东编组站与相邻技术站的设备、运量及运输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二通道相关技术站的分工定位。
   论文对芜湖东编组站的车流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了芜湖东编组站运输工作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重点对芜湖东站编组站系统内部的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找出系统能力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系统能力协调措施。论文针对芜湖东编组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芜湖东编组站运输组织工作的优化思路和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