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以日本园林转型手法为启示
【6h】

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以日本园林转型手法为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

1.3 相关文献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对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对象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及转型背景

2.1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2.1.1 日本园林出现伊始至明治维新

2.1.2 明治维新至二战

2.1.3 二战后至1970年

2.1.4 1970 年至今

2.2 日本园林的转型背景

2.2.1 改革的历史基础

2.2.2 文化的兼容并取

2.2.3 社会的客观需求

2.2.4 行业的主观推进

第三章 日本园林中传统元素的发展与演变

3.1 水体

3.1.1 真水

3.1.2 假水

3.2 山石

3.2.1 筑山

3.2.2 置石

3.3 植物

3.4 建筑小品:石灯笼、洗手钵、桥、围墙、飞石、竹水管

3.4.1 石灯笼

3.4.2 洗手钵

3.4.3 桥

3.4.4 围墙

3.4.5 飞石、汀步

3.4.6 竹水管

第四章 日本园林中精神内涵的发展与演变

4.1 文化思想

4.1.1 宗教

4.1.2 儒家思想与哲学

4.2 思维方式

4.2.1 自然气候的影响

4.2.2 神道思想的影响

4.2.3 佛教思想的影响

4.2.4 儒家思想的影响

4.3 审美倾向

4.3.1 稚拙之美

4.3.2“佗”之美

4.3.3“阴柔”之美

第五章 日本现代园林转型的手法

5.1 传统元素的重组出新

5.2 强化特色的民族“符号”

5.3 布局形态的外相复古

5.4 保持简练的设计风格

5.5 营造禅味的精神气质

5.6 再现演绎的象征手法

5.7 运用色彩的艺术效果

5.8 展示材料的自然特质

5.9 体现细节的精致完美

第六章 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启示

6.1 中国园林的现代化历程及现状

6.1.1 中国园林的现代化历程

6.1.2 中国园林的现状

6.2 再读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本质

6.2.1 壮丽重威

6.2.2 移天缩地

6.2.3 沧浪情结

6.2.4 崇文重农

6.2.5 曲水流觞

6.2.6 仁山智水

6.3 在继承中创新

6.3.1 创新园林中的设计要素

6.3.2 寻找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符号”

6.3.3 延续传统的文化精神

6.3.4 保留自然的精神

6.3.5 提倡地方文脉主义

6.3.6 挑战传统

6.3.7 发展现代园林的多元化

6.3.8 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

6.3.9 博采众长与融会贯通

6.3.10 体现布局空间的场所感

6.3.11 注重人性化的时代精神

6.3.12 充分挖掘自然与地方特色

6.3.13 把握适宜的空间尺度

6.4 日本园林的启示

第七章 结语

7.1 篇章总结

7.2 不足之处

7.3 未来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日本现代园林尊重传统,继承古老的文化精髓:同时又大胆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形成富有现代感的新型园林。文章通过对日本园林发展历程的梳理,归纳其从古典园林到现代园林蜕变的原因。以历史为轴线、以传统元素为脉络,对日本古典园林中传统元素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作者也对日本园林中的精神内涵进行了总结。其中,传统元素包括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小品,精神内涵包括文化思想、儒家思想与哲学、思维方式、审美倾向,并针对水体、山石、建筑小品和文化思想四个方面进行详述和分类总结。在对园林中各个传统元素的演变方式和现代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现代园林设计的理念和手法。
   其次,文章也以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手法为借鉴,梳理了中国近代园林发展的历程,分析总结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现状,并探究了中国现代园林中存在的问题。比照日本现代园林的成功转型,再次审视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精髓,最后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创新方法,用以指导中国园林发展的未来之路。

著录项

  • 作者

    郑春燕;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学科 景观规划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向频;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6.6(313);
  • 关键词

    日本园林; 传统元素; 转型手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