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柏林电力工业建筑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研究
【6h】

柏林电力工业建筑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1.1 研究背景——后工业时代的“新鲜”议题

1.1.2 研究前提——工业建筑的历史地位再探讨

1.1.3 研究对象——“电力之都”建筑遗产的价值评析

1.2 研究方法与目的

1.2.1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目前研究概况

1.3.1 德国研究成果及动向

1.3.2 国内研究成果及动向

1.4 研究框架与全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2章“电力之都"的百年发展历程简述

2.1“电力工业建筑遗产”的概念释义

2.2 发展历程简述

2.2.1 电力能源供应建筑的发展演变

2.2.2 主要电气工业企业建筑的发展演变

2.3 柏林电力工业建筑遗产分布地图及一览表

2.4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3章 电力工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3.1“适应性再利用”的概念释义

3.2 适应性再利用的策略

3.2.1 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5

3.2.2 政府部门与电力工业企业的市场化合作

3.2.3 公众参与意识的加强

3.2.4 对青年建筑师的激励

3.3 适应性再利用的方法

3.3.1 再利用可能途径的灵活探索

3.3.2 多种形式的功能置换

3.3.3 更新设计手法归纳

3.4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4章 当前适应性再利用面临困境和可能发展走向

4.1 当前面临的困境和不足之处

4.1.1面临困境

4.1.2 更新策略中的不足之处

4.2 未来发展的潜在道路

4.2.1 地理优势——滨水空间的重视与利用

4.2.2 环境潜质——“棕地”改造与生态资源整合

4.2.3 系统组织——“工业遗产旅游”概念的借鉴与引进

4.3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5章 柏林经验对上海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启示

5.1 借鉴前提

5.1.1 工业史地位

5.1.2 工业遗产留存状况

5.1.3 当前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5.2 保护策略与更新方法的比较

5.2.1 保护法规与制度

5.2.2 更新策略与方法

5.3 柏林经验对上海的启示性意义

5.4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6章 结语

6.1 结语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战后兴起的城市更新运动,对传统城市结构和建筑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考古学为基础的“福尔马林”式保护理念,又与社会发展的大势相悖,陷入内在逻辑的另一极端。以保护为前提进行功能适应性再利用,这一对待历史性建筑遗产的态度,随着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新城市复兴浪潮,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认可。以此为契机,长期在建筑发展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的工业遗产,再次成为城市关注的焦点。其改造潜力和更新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与评估,并在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总体上呈现一种工业化和逆工业化现象并存的格局,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信息化浪潮已经对部分发达城市产生冲击。从长远来看,“二三一”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妥善处理停产闲置的大量工业建筑遗产,顺利实现城市工业用地的更新置换,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柏林是德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在世界工业史中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初成为享誉欧洲的“电力之都”。柏林经济的腾飞是以电力工业的强势发展为标志的。作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物化表征,作为历史特定生产方式的记录载体,作为工业时代生活印记的真实反映,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品质良好的电力工业建筑遗产,是柏林乃至德国工业遗产的精华性代表,有着相当高的历史、社会和美学价值。
   文章以笔者在留学德国期间,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调研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基础。在对电力工业建筑遗产的历史沿革和更新价值进行充分论述的同时,本文试图全面剖析柏林在涉及这一建筑遗产类型的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领域,从保护制度到政策法令,从理论策略到工程实践的完整体系。文章还对当前柏林取得成果和面临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并通过与上海的多层面比较,总结出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和柏林经验的可资借鉴之处,以期在相对微观的层面,对国内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这一议题的进一步充实与发展有所帮助。

著录项

  • 作者

    孙琦;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时龄,Pahl Weber;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建筑科学基础理论;
  • 关键词

    工业建筑遗产; 适应性再利用; 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