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组织效能的项目型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研究
【6h】

面向组织效能的项目型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3.1 技术路线

1.3.2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项目型企业

2.1.2 企业动态联盟

2.1.2 项目型企业动态联盟

2.2 组织流程和结构的相关文献研究

2.2.1 流程管理理论

2.2.2 组织结构理论

2.3 企业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的相关文献研究

2.4 契约关系的相关文献研究

2.4.1 契约理论

2.4.2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2.5 信息系统的相关文献研究

2.6 其它项目管理类文献研究

2.7 研究评述及启示

2.7.1 研究评述

2.7.2 研究启示

第3章 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设计与工作机制-关键管理环节之一

3.1 企业动态联盟与组织效能的关系分析

3.1.1 组纵与组织效能

3.1.2 企业动态联盟与组织效能

3.2 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设计

3.2.1 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结构设计

3.2.2 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关系设计

3.2.3 企业动态联盟的管理制度建立

3.3 企业动态联盟工作机制的建立

3.3.1 联席会议制度的集体决策机制分析

3.3.2 联席会议制度的集体决策流程

3.4 应用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动态联盟伙伴的选择与组合策略-关键管理环节之二

4.1 联盟伙伴选择与组织效能的关系分析

4.2 联盟伙伴选择的过程与评价

4.2.1 联盟伙伴的选择原则

4.2.2 联盟伙伴的选择过程

4.2.3 联盟伙伴的评价方法

4.3 非互斥的联盟伙伴组合策略

4.3.1 双联盟伙伴策略与两端固定资源连续分配问题

4.3.2 两端固定全线性连续资源分配问题的求解

4.3.3 两端固定资源连续分配问题的区间根式解算法证明

4.4 联盟伙伴选择的支持制度设计

4.4.1 建立联盟伙伴的准入制度

4.4.2 规范工作流程统驭的采购制度

4.4.3 设计基于工作任务书的激励机制

4.5 应用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动态联盟的契约关系--关键管理环节之三

5.1 契约关系与组织效能的关系分析

5.2 契约关系及其派生关系分析

5.2.1 形式契约与无形契约

5.2.2 无形契约的效用分析

5.3 契约中的合作因素分析

5.3.1 契约价值分析

5.3.2 契约中的合作关系分析

5.3.3 实现合作关系的必要条件

5.4 契约中的责任因素分析

5.4.1 分配关系的激励作用分析

5.4.2 资源分配的效能分析

5.4.3 适时到货的条款分析

5.5 应用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动态联盟的信息系统设计--管理支持平台

6.1 信息系统与组织效能的关系分析

6.2 支持企业动态联盟沟通的统一信息平台设计

6.2.1 软件技术架构

6.2.2 系统功能分析

6.3 支持企业动态联盟决策的统一决策系统设计

6.3.1 模型库设计

6.3.2 模型设计

6.4 应用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企业动态联盟正成为项目型企业逐步采用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能够整合项目所需的不同资源,能适应项目管理跨企业作业的特点。在企业动态联盟中,各成员企业通过特定的方式、遵循一定的契约关系、经由专门的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结构的拓扑图形,以发挥资源与能力的互补性与规模性,从而提升项目的完成质量、缩短其完成所需时间,即企业动态联盟的形成可提升整个组织的组织效能。然而,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动态联盟这一组织形式对组织效能的提升作用,如何对其进行管理?企业动态联盟内的各成员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组合形式和工作机制结合在一起?应该按照何种方法对联盟伙伴进行选择、评价与组合,以保障成员之间的融合?进一步,这些联盟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需由哪种契约来约束,有形契约还是无形契约?由契约关系来维护的联盟成员之间又将以什么样的信息交流机制来展开合作,即企业动态联盟内部的信息系统应该如何设计?
   本文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开展研究:将项目型企业动态联盟视作一个系统,其组织结构就是系统的结构,其联盟企业就是系统的节点,而由契约关系和信息系统维系的各种关系就是该系统的键;分析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机制,重点探讨该系统的决策机制;探讨组织结构中的各个成员的选择、评价与组合问题,并着重讨论双联盟伙伴的组合策略;探析各组成成员间的契约关系,重点研究无形契约对整个联盟的效用;设计企业动态联盟中的信息交流机制,即对其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与企业动态联盟组织结构、联盟伙伴选择、契约关系和信息系统的相关文献,并归纳了其他项目管理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上述四个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评述,总结由文献研究中得到的启示,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
   其次,基于研究评述和理论分析,对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设计与工作机制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着重分析了企业动态联盟工作机制中的决策机制。本文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企业动态联盟可以通过联席会议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进行集体决策和开展其他工作,并证明了集体决策机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联席会议的集体决策流程,从而提高联盟的决策工作质量。
   第三,在对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联盟伙伴的选择、评价与组合问题。重点分析了如何运用运筹学中的两端固定全线性连续资源分配问题的求解来解决双联盟伙伴的组合问题,解决了两端固定资源连续分配问题点解的求解方法,并将其推广到区间解,为双供应商组合生产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利用南宁城投公司的双联盟伙伴选择的实际案例对该求解方法进行验证。
   第四,对选择和组合的联盟伙伴在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研究,即企业动态联盟的契约关系研究。重点对无形企业的效用、企业动态联盟的契约关系及其派生关系、在不同组织形式下的效能、契约不同形式的相互关系,从联盟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影响、联盟层次心理契约方面展开讨论。本文运用数学方法定义了合作契约、弱理性合作契约、强理性合作契约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动态联盟组织中合作关系实现的必要契约条件,证明了资源总体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并推导了契约惩罚因子的合理设计原则。
   第五,对企业动态联盟伙伴选择与契约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与交流机制,即企业动态联盟组织的信息系统设计。讨论了企业动态联盟中信息系统的框架功能、统一决策支持信息平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信息系统框架功能包括:标准管理软件逻辑结构,基于标准管理软件的信息系统功能,基于标准管理软件的主要业务蓝图,信息流分析;统一决策支持信息平台包括:统一联盟决策支持模型库设计,统一决策支持模型设计。本文提出了企业动态联盟的统一决策系统的模型库设计的5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级模型库设计的方法。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以往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企业动态联盟管理问题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点,特别是信息系统设计方面。本研究将系统={结构,结点(要素),键(关系)}的概念引入到企业动态联盟中,以企业动态联盟组织效能提升为视角,将组织设计(结构)、联盟伙伴(结点)和契约关系(键)作为三个关键管理环节,信息系统作为这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支持平台,提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的系统研究框架。
   (2)从理论上讨论了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结构设计时层级效应、结构效应和耗散效应对组织效能的影响和三者之间的均衡性要求。在企业动态联盟的工作机制设计中,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联席会议制度是集体决策机制的有效形式,并从理论上给出了证明,据此进一步提出了联席会议的集体决策流程。
   在由专家评价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联盟伙伴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将两端固定资源连续分配问题引入联盟伙伴的组合策略中,给出了两端固定资源连续分配问题的模型,求出了该问题的点解,并进一步将点解的求解方法推广到区间解的求解,由此得出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总产出最大化的企业动态联盟伙伴的组合策略。
   基于企业动态联盟的存在机理,分析了无形契约对联盟效能的贡献,并分析了企业动态联盟组织中合作关系实现的必要契约条件,证明了资源总体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各种资源用途的边际效用相等,进而根据适时到货的要求,推导出契约惩罚因子的合理设计原则。
   (3)遵循“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架构体系,采用全程建模、基于组件分层开发的思路,提出了企业动态联盟信息平台的模型库设计的技术路线和系统模块,给出了企业动态联盟的统一决策系统的模型库设计的5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级模型库设计的方法,增强了关系数据库的知识表达能力,提高了模型的通用性,极大的减少了文件系统的模型数量,也有效消除了模型库的冗余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