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9年全运会女子撑竿跳高前4名倒二步助跑至腾起瞬间运动学分析
【6h】

2009年全运会女子撑竿跳高前4名倒二步助跑至腾起瞬间运动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结论

6致谢

7主要参考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运动学研究手段与方法,针对我国2009年全运会女子撑竿跳高前4名选手4.30m和4.40m高度倒二步助跑至腾起瞬间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对象都达到国家健将级的高水平运动员,她们的技术动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女子撑竿跳的最高水平,因而很有必要对她们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探析我国女子撑竿跳高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的特征和规律,而且能够为我国女子撑竿撑竿跳高运动水平的提高提出一点建议。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倒二步助跑向倒一步助跑转化时步长变化幅度相对比较较大,需要对持竿助跑最后两步的节奏感进行改善和提高。在持竿助跑时,我国选手最后两步助跑的速度相对于世界优秀女子选手最后两步速度减小明显,助跑速度损失也比世界优秀女子选手大,这直接影响到了运动员的最大助跑速度。从运动员重心高度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动员身体重心起伏越小,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损失也就越小,李彩霞和吴莎,着离地重心高度差波动较为合理,李彩霞的技术水平要高于吴莎。运动员在持竿起跳时有效缩短起跳时间,就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完成缓冲和蹬伸,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在起跳瞬间充分利用水平加速度降低速度的损失率,同时也降低了运动员在起跳瞬间因制动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如果运动员在起跳瞬间腾起角度相对较小的话,那么在撑竿时运动员就会相应的加大撑竿的弯曲度,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对撑竿弹性势能的有效利用;但是如果运动员持竿起跳时腾起角度相对过大的话,就会造成运动员在起跳瞬间身体向上的幅度过大,这将会降低运动员对水平方向上速度的利用率,影响到运动员后继技术动作的发挥。运动员在起跳时如果合理提高竿弦角度的话,那么运动员在起跳时竿弦向前转动的角速度也会相应的加大,这样有利于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充分发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运动员在起跳时为了获得向前上方的动能,而过分利用撑竿的弯曲量所引起的运动员动作变形,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运动员起跳时的竿弦角度,不仅有利于运动员起跳腾空时的竖竿,而且能够调节运动员起跳时运动肌群的用力,从而提高机体能力的发挥有利于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在起跳离地瞬间过程中,如果上握手臂的肘角和肩角度数过小,就可能会造成运动员在起跳离地瞬间因身体舒展程度不够而引起起跳时运动员含胸,使得起跳不够充分,另外,也会影响到运动员助跑中所获得的动能向撑竿弹性势能的转化,同时还可能会造成运动员肩部肌肉过度紧张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