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哈密瓜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细菌性果斑病病菌的初步研究
【6h】

哈密瓜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细菌性果斑病病菌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病菌和植物抗病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第一章哈密瓜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细菌性果斑病的分离

第三章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原菌的筛选与鉴定

第四章农杆菌介导RPS2抗性基因在哈密瓜中遗传转化的研究及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第五章论文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仅就哈密瓜组织培养技术、细菌性果斑病原菌鉴定及抗性基因和致病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哈密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用哈密瓜(cucumismelo.)的带芽茎段、子叶、真叶、胚轴等营养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再生能力不同,顺序依次为:子叶>茎段>真叶>胚轴;②子叶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4mg/L+IAA0.4mg/L;③愈伤分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0.05mg/L+IBA0.05mg/L。因此,子叶是最佳的遗传转化的材料。哈密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为转基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哈密瓜叶片与果实致病菌株的分子与生理生化的鉴定: 1 新疆兵团农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了哈密瓜最主要病害—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叶片与果实。根据瓜果上的病症,通过查阅大量关于细菌性果斑病危害症状的文献,发现报道上的病症与我们看到的症状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可我们初步确定危害哈密瓜叶片与果实的菌株不同,这就为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从哈密瓜的病叶和果实中分别分离到了两种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PCR特异性引物扩增、16SrDNA序列分析及部分生理生化鉴定实验。结果表明:病叶中提取的菌株与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即细菌性果斑病的同源性为99﹪;病瓜中提取的菌株与P.reactans的同源性最高也达到99﹪,为非细菌性果斑病。16SrDNA系统发育树显示,果实菌株与P.reactance的亲缘关系最近,这种菌株只有在蘑菇斑点病中发现,其致病机理有很少报道。这些工作为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疆当地曾认为,叶片与果实皆为细菌性果斑病病株所致,通过我们的工作两者为不同属的致病菌株。因此,叶片与果实发生病斑时,不能一概而论,从而为正确施用农药与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抗性基因、致病基因的获得及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根据抗性基因的功能区,从拟南芥中已经分离到RPS2基因,同源序列分析证实它是抗丁香假单胞细菌的抗性基因。以pCAMBIA2301构建重组载体,由于种子不能及时到达,只能使用茎段为转化试验材料,茎段经农杆菌侵染后,很难抑制菌的生长,增殖率急剧下降,结果没有得到阳性转基因的植株。细菌性果斑病菌是属于检疫性病原菌,它的传染性及致病性都很强,因此我们从病原菌的本身的角度出发,在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中首次克隆到致病基因(Hrp)中的Hrcc基因,该基因对寄生为主的细菌来说是侵染植物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旦Hrcc基因突变将失去致病性,它是编码Ⅲ分泌系统的,有8个跨膜结构区域。目前普遍认为,它的功能是把细菌的效应蛋白直接输入寄主细胞,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编码外膜蛋白并与分泌相关的基因有一定的同源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