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理论与案例探析
【6h】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理论与案例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论文所用图表目录

第1章绪论

第2章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理论的基本阐述

第3章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形成机制

第4章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结构模式

第5章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分析

第6章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分析

第7章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1我国2000-2005年主要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情况一览表

附录1:《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2003年7月)

附录2: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资源(截至2005)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在我国已形成蓬勃发展的形势,合作的实效却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匮乏。基于对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补充,本文借用多学科理论,对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进行提炼,从区域旅游合作的形成机制、空间结构模式以及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来揭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理论内涵,结合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案例,对构建的理论体系进行印证,并对案例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达到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文章重点是对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行理论探析。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研究的基础信息,包括论文的研究思路、总体框架、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本文理论研究的基本阐释,包括相关概念的分析与梳理(特别是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内涵)、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规范。 第三章通过分析合作主体(区域政府、企业)参与合作的内在动力,揭示了旅游业区域合作发展的必然性;根据博弈理论,分析了合作机制形成的博弈——均衡过程;而后是简析协议的基本构成。 第四章立足于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通过分析合作区域之间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格局关系,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结构模式及其动态演进。认为典型模式有点-轴连绵带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其中核心边缘模式又可分为单核辐射型、双核共生型和中心-边缘型三种亚型。 第五章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分析,包括过程创新(即从协调机制到控制机制再到管理机制)和发展创新,以深化合作,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第六章为案例部分。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机理(现实条件和驱动机理)、发展历程、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合作机制进行评述,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发展的对策。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