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人从军与晚清军人社会变迁
【6h】

学人从军与晚清军人社会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表格目录

声明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1.对于学人从军现象原因的研究

2.对于晚清学人在军队中的数量、比重问题的研究

3.晚清学人从军现象影响的研究

4.从军学人的文化背景与他们在军队中的地位、职务之间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学人的定义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晚清学人从军现象的历史转变

第一节乱世之象——士绅典军

一、“书生立武勋”——湘军的崛起

二、湘军精神的延续——淮军成军

第二节转型之机——海军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海军兴起的背景

二、清政府培养人才的举措

三、新式技术人才的出路——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例

第三节鼎革之征——学生从戎

一、学生从戎的社会背景

二、陆军学堂学生与新军

三、陆军留学生及其活动

第二章晚清学人从军现象的数量结构分析

第一节绅士在湘淮军将领中的构成比例

一、湘军中士绅的构成比例分析

二、淮军中士绅构成比例分析

第二节军事技术人才的数量及其分布——以福建、北洋水师为例

一、福建水师中人才的分布

二、北洋水师中新式技术人才的分布

第三节学生在新军军官中的分布和结构分析

一、学生在新军军官中的分布

二、新军军官构成分析

第四节学人在晚清军队中的数量结构分析总体评估

第三章变动中的军人社会

第一节乡村社会的移植与变异

一、乡村社会植入军队

二、对军队中“乡村社会”的维持

三、乡村社会的变异

第二节新旧杂陈中的军人社会控制

一、士绅典军格局的继续

二、摩擦冲突事件

第三节新旧冲突中的军人社会疏离

一、旧秩序下新、旧军的分化

二、新军起义的初步尝试

三、新旧势力的决裂——武昌起义

结语

附录湘军将领出身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学人从军是晚清社会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近代以前,尽管各地军事大权操诸于文人出身的督抚手中,但士绅文人普遍存在着鄙薄军人的观念。在近代民族危机的背景下,书生领兵,融入军界,担负起了保卫江山社稷的重任。晚清学人从军在清廷镇压太平军、捻军的起义中、在近代海军和陆军的编练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即湘淮军中的士绅典军,海军中的新式技术人才的使用,新军时期的大量学生参军入伍。士绅在湘淮军中担当领导职务,注重勇营的编制和训练,同时把乡村社会植入军队,使得湘淮军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为“同治中兴”创造了条件。内乱消除后,外患接踵而来,新式海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洋务运动过程中,大批的新式技术人才投身近代海军建设当中,成为中法、中日战争的主力军。海军覆灭后,新式陆军建设开始起步,经直隶、湖北两省的试办后,新军编练推行全国,大批军事学堂的毕业生及留学生投身新军当中,使得新军成为一支文化素质较高的军队。可以说,中国军事的近代化与晚清学人群体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学人参军不仅提高了军人自身素质,改善了军人的传统形象,扭转了“好男不当兵”的社会取向,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军人社会疏离,开创了近代中国新的历史局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