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俚言解》整理与研究
【6h】

《俚言解》整理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俗语辞书简史

第一章 陈士元其人

第一节 生平考述

一、名号由来

二、游学经历

三、短暂的仕宦生活

四、四十余年的杜门著述生涯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家学显赫:曾外祖父华清

二、玉崖先师:余胤绪

第三节 著述简介

第二章 《俚言解》成书背景与版本内容

第一节 俚言释名

第二节 成书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思想文化背景

第三节 版本内容

一、版本介绍

二、内容概要

第三章 《俚言解》体例和训释特点

第一节 编排特点

一、明代各俗语辞书的编排特色

二、《俚言解》的编排方式

第二节 训释特点

一、注音

二、释义

第三节 引书分析

一、引用文献及种类

二、引书体例及特点

三、引书考举例

第四章 《俚言解》俗语词研究应用举例

第一节 俗语及俗语词的界定

一、俗语概说

二、俗语词界定

第二节 以“市井”为代表的经济类词语研究

一、市井的成词

二、市井释义

第三节 以“土著”为代表的人事类词语研究

一、与“土著”相关的几组词

二、本义及词义孳乳

第四节 以“爷娘”为代表的称谓类词语研究

一、“爷”字略说

二、“娘”与“孃”

三、“爷娘”成词

第五节 关于《俚言解》俗语词分类的一点探讨

第五章 《俚言解》价值与不足

第一节 《俚言解》与民俗文化

一、《俚言解》收词的民俗化特征

二、《俚言解》中民俗语汇承载民俗要素的方式

三、《俚言解》中民俗语汇的分类

四、从《俚言解》语汇释义来体会古今词义的差异

五、《俚言解》的民俗文化价值

第二节 《俚言解》与辞书编纂——以《汉语大词典》为例

第三节 《俚言解》的局限性

第六章 《俚言解》标点本

点校说明

解题

《俚言解·序》

《俚言解》卷之一

《俚言解》卷之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俚言解》是明代学者陈士元编纂的一部俗语辞书,在明代俗语辞书史上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现收录于[日]长泽规矩也编《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是书分为两卷,计二百八十九个条目,涉及到了明代中后期民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用语,具有较强的民俗色彩。目前,学术界仅从民俗学视角加以研究,而未能从训诂学、辞书学角度加以分析。随着近代汉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汉语俗语特别是明清俗语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一领域是一个丰富的语言学宝藏。
   本文首先简述了我国汉语俗语辞书的源流,再从作者、书名训释、成书背景、版本、体例、注释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其次从训诂学的角度,对《俚言解》部分俗语词进行研究。词语考释是专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亦是本论文的重要内容。我们尝试着多种训诂方法,对其中一些较为典型的俗语词进行训释,力求达到溯其根源,把握词义发展的脉络,以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辨别,这有助于汉语词汇学、辞书学和民俗学的发展。
   接着从民俗文化和辞书学的角度,试图对《俚言解》的价值加以分析。该书近三百个条目,保留了两千多年来数量可观的民俗用语,载录了唐宋以来部分文人笔记,使得一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存,为我们阅读古代典籍提供了较好的依据。是书无论作为一本汉语俗语词典还是作为一本民俗语汇语料辞书,其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文章最后一个部分:标点《俚言解》。通过对其进行标点,将有助于理解书中的俗语词汇,并为《俚言解》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