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央行干预对外汇市场预期与波动的影响研究
【6h】

我国央行干预对外汇市场预期与波动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结构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外汇市场汇率预期特征的研究进展与评价

2.1.2 国内对央行干预下汇率预期形成与汇率波动及干预效力与策略的研究进展与评价

2.1.3 总体评述

2.2 行为金融理论与汇率预期理论

2.2.1 金融市场参与者行为特征分析

2.2.2 预期行为模型

2.3 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目的的理论

2.3.1 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分类

2.3.2 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目的

第3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发展演化过程和央行外汇市场中间价干预机制

3.1 人民币外汇市场发展演化过程

3.1.1 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发展演化过程

3.1.2 境外人民币外汇市场发展演化过程

3.2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中间价干预机制

第4章 模型构建及其理论基础

4.1 汇率预期模型的理论分析与构建

4.2 央行干预的真实意图模型的理论分析与构建

第5章 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中间价干预机制的实证分析

5.3 央行干预的真实意图的实证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从货币天然是金银到各国发行纸币、信用货币再到现在比特币等电子货币的兴起,这一过程中不同种类的货币之间、不同国家的货币之间都存在一个兑换比率的问题。从金本位到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浮动汇率,关于货币之间比率的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理论都描述了理想的汇率水平应该是什么,但是浮动汇率制度下,预期对于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动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关于预期本身的特点与性质也出现了多种理论进行阐释。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是由于传统经济学的假设过于严格而忽视了很多关键信息,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参与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的预期都不是理性的,这就导致在长期与短期中的预期种类的不同,甚至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也是异质的。在短期中,针对预期形成机制可能存在能影响该预期形成的方式,那么汇率基于预期的自我实现所产生的变动也就成为可以人为控制的了。新中国的外汇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这个市场直到现在也还是处于政府的掌控之下,面对国际上要求我们放松汇率管制以及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各种市场机制正在壮大与完善,但是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似乎央行还不放心让这个幼年的外汇市场自由发展。但是,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重大影响,中国央行的举手投足总会使市场参与者们高度紧张。本文研究了在加入中间价变动这一因素下汇率预期变动的情况,通过联立方程组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证明了从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9月底共332个交易日的时间段中中间价干预对于外汇市场预期的波动是有显著影响的,且中间价的变动可以引导汇率预期,同时汇率预期的变动也可能是造成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对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证明了美元指数,国房景气指数都是中间价的单向前定变量,而中间价则是QFII、消费者信心指数、汇丰就业指数、PMI指数的单向前定变量。虽然我国央行在短期可以引导汇率预期以至于引导汇率变动的方向,但是关于人民币汇率,本文认为,解决之道一定要超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本身,人民币汇率的困境只不过是宏观经济内部失衡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不是原因。将人民币汇率作为一个工具来调控,不仅什么结果都得不到,而且可能会把问题推向更加难以解决的境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