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校园微视频创作现状浅析
【6h】

校园微视频创作现状浅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0.1.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0.2.研究目的与意义

0.3.已有的研究及不足

0.3.1.国内研究现状

0.3.2.国外研究现状

0.4.研究内容

0.5.研究方法

第一章 微视频的概述

1.1.微视频的定义和特点

1.1.1.微视频的起源

1.1.2.微视频的定义

1.2.微视频媒体之间的差异

1.2.1.微视频与微电影

1.2.2.微视频与短片

1.2.3.微视频与网络视频

1.3.校园微视频的发展现状

1.3.1.微视频的演变

1.3.2.微视频作品的现状

1.3.3.微视频的发展走向

第二章 校园微视频的概述

2.1 校园微视频的定义

2.2.校园微视频的分类

2.2.1.原创型校园微视频

2.2.2.互动型校园微视频

2.3 校园微视频的特点

2.3.1 互动性

2.3.2 草根性

2.3.3 娱乐性

2.3.4 快餐性

2.3.5 非权威性与低准入性

2.3.6 群组织化结构

2.4 校园微视频的功能

2.4.1.教育功能

2.4.2.娱乐功能

2.4.3.认识功能

2.4.4 舆论引导功能

2.4.5 信息传递功能

2.4.6 文化传承功能

2.4.7 育人教化功能

2.4.8 把关人功能

第三章 校园微视频的创作意图

3.1 校园微视频创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时代特征

3.1.1 青年亚文化理论

3.1.2 校园微视频:大学生情绪宣泄的一种途径

3.1.3 校园微视频:大学生抵抗主流媒体的一种策略

3.1.4 校园微视频:大学生进入主流文化的一种工具

3.2 校园微视频接受群的心理分析

3.2.1 满足个人需求

3.2.2 群体性参与习惯

3.2.3 碎片化收视习惯

3.3 观众群对微视频创作的引导

第四章 校园微视频的创作分析

4.1 校园微视频的题材分类

4.1.1 青年日常生活

4.1.2 社会现实问题

4.1.3 青年文化现象

4.2 校园微视频的叙事风格

4.2.1 校园微视频的叙事结构

4.2.2 校园微视频的叙事技巧

4.3 校园微视频的影像特征

4.3.1 混沌中的自我表达

4.3.2 繁杂中的清新色彩

4.3.3 创新中的传统继承

第五章 校园微视频的传播与市场

5.1 校园微视频的主要传播模式:时空缝隙中的恣意生长

5.2 校园微视频的传播平台:移动互联网的逆袭

5.3 校园微视频的市场化进程:产业体系与营销品牌的双重构架

第六章 校园微视频的创作局限与发展前景

6.1 校园微视频的创作局限

6.1.1.画面质量不高,收藏价值低

6.1.2.版权混乱

6.1.3 缺乏支持

6.1.4 受众局限

6.1.5 运行困难

6.1.6 梯队培养滞后

6.1.7 内容浅显

6.2 校园微视频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6.2.1 校园微视频创作创新性需加强

6.2.2 校园微视频的媒体特质待强化

6.2.3 校园微视频内容价值取向理性化

6.2.4 校园微视频发展更趋市场商业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时代文化的引领者,也是新生事物的推广者。面对全媒体的数字化环境,大学生密切接触的校园媒体也涌现出了不少新生的媒体媒介,校园微视频就是其中的典型。而正因为微视频是一种新兴的影视作品形式,在大学校园里,目前既有之前传统的专业学生制作团队,也有被称为“草根”的普通学生制作人,创作的形式也不一而足,作品风格也各不一样,现在的微视频作品正处在质量良莠不齐的状态,所以更需要一种规范的,良性的力量进行引导。如何塑造这样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就是本文为之研究的目的之一。此外,由于要针对多种播出平台以及众多手持终端,微视频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视频格式来进行播放,以便微视频可以在众多的媒介间传播。而针对微视频的未来发展,如何将校园微视频的制作与推广结合起来,产生正面的经济效益,也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
  鉴于当前媒体融合趋势的日趋成熟,边界急剧消融,校园媒体在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形成价值观念进行行为决策的过程中,也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校园微视频在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整体功能发挥尚有欠缺,在发展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困境,这对高校校园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微视频的优势,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校园微视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管理体制、制度和团队建设、媒体内容以及如何应用微视频进行商业化运作和品牌推广等角度加以研究和思考,实现高校媒体的联动和整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可以增强校园媒体的综合效能,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