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标建筑的昵称文化刍议
【6h】

地标建筑的昵称文化刍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审美主体

1.1.2 审美客体

1.1.3 “昵称文化”中的其他因素

1.2 研究现状

1.2.1 昵称现象的研究现状

1.2.2 地标建筑的研究现状

1.2.3 建筑审美的研究现状

1.2.4 其它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阅读分析法

1.4.2 经验归纳法

1.4.3 实证研究法

1.4.4 类比研究法

第2章 地标建筑昵称文化的现象分析

2.1 昵称文化的内在原因

2.1.1 大众文化的崛起

2.1.2 民主政治的发展

2.1.3 经济实力的保障

2.2 昵称文化的案例分析

2.2.1 “大裤衩”(北京)

2.2.2 “开瓶器”(上海)

2.2.3 “小蛮腰”(广州)

2.3 昵称文化的文化内涵

2.3.1 建筑审美文化

2.3.2 媒体传播文化

2.3.3 公众参与文化

第3章 地标建筑昵称文化的不确定性

3.1 审美主体的多元化

3.1.1 行业性质

3.1.2 参与程度

3.1.3 审美阶段

3.1.4 个人取向

3.2 审美方式的多元化

3.2.1 形式审美

3.2.2 图式审美

3.2.3 心理学审美

3.2.4 历史观审美

3.3 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

3.3.1 环境价值

3.3.2 经济价值

3.3.3 历史价值

3.3.4 文化价值

第4章 地标建筑昵称文化的作用体系

4.1 昵称文化的内部矛盾

4.1.1 业主与建筑师的矛盾

4.1.2 业主与审美主体的矛盾

4.1.3 建筑师与审美主体的矛盾

4.2 媒体传播在矛盾中的作用

4.2.1 媒体传播与矛盾因素的关系

4.2.2 媒体如何作用于内部矛盾

4.2.3 媒体的现实与未来

4.3 昵称文化的社会意义

4.3.1 推进公众参与的方法探讨

4.3.2 大众审美的提升与反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针对青年群众的问卷调查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众为地标起的昵称所表达的亲切感、调侃感与嘲讽感,对应的是一个城市予以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本文针对公众为新建地标建筑取昵称这一现象,率先提出了“昵称文化”这一概念并加以论述。
  由于给地标建筑取昵称的行为主要出现在青年群体中,再考虑到笔者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所论述的观点也仅能代表部分青年群体的思考深度,因此本文把昵称文化的审美主体定位在“青年群体”上。而近年来被取了昵称的建筑均为新建的地标建筑,由此把昵称文化的审美客体概括为“被取了昵称的新建地标建筑”。
  在对昵称文化进行现象分析时,本文首先论述了昵称文化产生的原因,接着选取了昵称文化的典型案例——“大裤衩”、“开瓶器”和“小蛮腰”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其后的论文中也多次引用到了这三个案例,起到了强化分析的作用。最后指出本文的核心观点:昵称文化是包含着建筑审美文化、媒体传播文化和公众参与文化的、多学科交叉作用的文化现象。
  在昵称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建筑审美文化的部分,然而由于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古典审美标准的否定,当今的建筑审美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审美方式与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上大众文化自身成分的复杂性,造成了昵称文化的不确定性。
  最后,本文详述了昵称文化的内部矛盾,指出在昵称文化中业主、媒体、建筑师和公众之间的复杂矛盾与相互作用,并论证了媒体正是协调在这些矛盾的关键因素。另外,本文探讨了如何推进公众参与以及如何提升大众审美水平,指出了昵称文化的社会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