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画报研究——以《妇人画报》为例
【6h】

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画报研究——以《妇人画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在画报热潮中诞生的《妇人画报》

第一节 从萌芽到兴盛的近代上海女性报刊

一、上海女性报刊诞生的现实土壤

二、近代上海女性报刊的发展概况

三、近代上海女性报刊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近代上海女性画报的发展特色

一、第一份女性画报——《解放画报》

二、第一份女性时尚画报——《玲珑》

三、摩登都市女性读本——《妇人画报》

第二章 独树一帜的《妇人画报》

第一节 《妇人画报》的发展变迁

一、飘动无定的摇篮期(1933年4月~1933年9月)

二、生动活跃的青春期(1934年1月~1935年11月)

三、风格成熟的延续期(1935年12月~1937年7月)

第二节 《妇人画报》的内容特色

一、图片的视觉传播

二、引领都市女性风潮

三、名人效应助宣传

四、清新的文学元素

第三节 《妇人画报》的主编与名作者

一、四大主编主导《妇人画报》

二、名作者云集的《妇人画报》

第四节 《妇人画报》的经营之道

一、开阔的视野

二、显著的时效性

三、主题性的内容整合

四、积极的编读互动

五、《妇人画报》的出版行为分析

第三章 从《妇人画报》看同时代的摩登都市女性形象

第一节 对于“女性美’’的界定和讨论

一、摩登女性的外在美

二、内外兼修的新女性

第二节 《妇人画报》中反映的都市女性面貌

一、走入社会的职业女性

二、新旧杂糅都市女性的婚姻观

三、倡导都市女性休闲娱乐的新空间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处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现代都市形成,租界林立,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各种思想观念并存,新旧杂糅。伴随着女性解放思潮的涌动,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追求独立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都市大众文化和近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报刊杂志得到繁荣发展。
  《妇人画报》是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创办的一份女性画报,本文选择以女性读者为对象的《妇人画报》作为一个视角,来描绘当时女性画报的概况。首先通过梳理上海女性报刊从萌芽到兴盛的发展脉络,以及上海女性画报的发展特点,来分析《妇人画报》出版的历史背景。《妇人画报》的发展变迁经历了飘动无定的摇篮期、生动活跃的青春期和风格成熟的延续期,其内容分为图片和文字两大块,图片内容主要是受过教育、有社会地位的女性及相关的服饰妆容图片,还有一些形象生动的漫画;文字内容包括女性名人介绍、都市女性的时尚资讯、以及清新的短篇小说、散文、现代诗等。《妇人画报》在经营上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它以总编辑为主导,吸收了当时很多有名的作家,尤其是对女性持开放态度的男性作家群,如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他们在近代文坛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使得画报的文学水准得到了提升。编辑以开阔的国际视野,把文章的内容进行整合,把握及时的时效性,积极与读者互动,并且以少广告、稳定价、广发行的出版策略促进画报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体现出《妇人画报》有特色的经营之道。最后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同时代的都市女性形象,探讨对于女性美的标准的界定,这当中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社会男性精英的观点,不免带有男性优越观。通过对女性的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的梳理,及女性的出路这些重大社会议题的探讨来看近代都市女性的面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