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微视频与青年亚文化风格转向
【6h】

网络微视频与青年亚文化风格转向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青年亚文化?微视频?自媒体

第一节 青年亚文化的前世今生

一、 亚文化脱胎于文化的自我批判

二、亚文化风格

三、前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风格

第二节 微视频:视觉文化的宠儿

一、文化走向视觉时代

二、“微”言不求“大义”

第三节 网络搭台,青年编导,视频唱戏

一、赛博空间与“新广场”文化的兴起

二、自媒体时代的播客平台发展

第二章 新媒介语境下亚文化风格的呈现形式

第一节 创作动机的“表演化”风格

一、边缘的存在状态:用视频表达自己

二、个性标榜——青年摘不掉的标签

第二节 视频内容的“小叙事化”风格

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二、失意青春的呐喊

第三节 传播渠道的“碎片化”风格

一、碎片化生存的现代人

二、手机在手,说走就走

第四节 认同与超越——传播受众的“双重性”风格

一、孤独的人群——在他人中寻求身份认同

二、反叛的时尚

第五节 价值颠覆——传播效果的“解构性”风格

一、公民新闻的兴起

二、真相的重构

第三章 抵抗风格、消费风格、娱乐风格的三重奏

第一节 商业意识的渗透

一、从反叛风格到消费风格

二、品牌营销的工具

三、正规军的到来——微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主流文化的招安

一、由怒目金刚到菩萨低眉

二、主流媒体的收编

三、娱乐消解反叛

第三节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亚文化的反收编

二、暧昧化的抵抗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青年亚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甚至是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青年群体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他们不满于既定的僵化的社会文化格局,以规则越轨和文化偏离的方式对主流文化进行批判,以此推动整个社会文化进行代际更替实现自我超越。当下的中国社会,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普及,赛博空间成为青年群体进行亚文化实践的新平台。网络微视频作为青年群体表达自己、关注社会的新方式,以其独特的生动性、直观性、丰富性成为青年亚文化实践的典型代表。对于网络微视频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当代亚文化实践的风格特点。今天的中国社会,消费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交叠共生为青年亚文化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这也使得当代的青年亚文化表现出和前网络时代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其一,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和共享性,青年亚文化在更为广泛的青年群体中传播并产生更大的影响,青年亚文化实现了由小众的局部亚文化到大众的普泛亚文化的转向;其二,信息技术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影响使得青年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倾向;其三,在消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共同影响下,青年亚文化逐渐转向以多元性和娱乐性为特点的“后亚文化”时代。
  本文以网络微视频为切入口,研究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当代转向,以希望对把握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形势与特点,理解当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疏通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交流互通的渠道,实现文化的多样共生和有效转型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