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调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h】

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调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1.6 研究对象及关键概念界定

1.6.1 行政权介入

1.6.2 劳动保障关系

1.6.3 公共利益

1.6.4 讨论中对于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剔除

第2章 以公共利益理论对于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的分析

2.1 社会保险关系

2.1.1 社会保险关系的基本概念

2.1.2 社会保险关系与公共利益的关联度分析

2.1.3 行政权介入社会保险关系的限度

2.2 就业权利关系

2.2.1 就业权利关系的基本概念

2.2.2 就业权利关系与公共利益的关联度分析

2.2.3 行政权介入就业权利关系的限度

2.3 劳动合同关系

2.3.1 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概念

2.3.2 劳动合同关系与公共利益的关联度分析

2.3.3 行政权介入劳动合同关系的限度

第3章 我国政府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的现状、成因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政府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的现状

3.1.1 行政权介入的法律依据(双轨制并存)

3.1.2 社会公众对行政权介入的态度

3.2 我国政府行政权过度介入劳动保障关系的成因

3.2.1 立法选择的原因

3.2.2 社会公众选择的原因

3.2.3 媒体舆论选择的原因

3.3 我国政府行政权过度介入劳动保障关系所导致的问题

3.3.1 处理能力的限制

3.3.2 证据规则原因导致的缺陷

3.3.3 过多依赖行政权执法造成其他救济渠道不能充分发育

3.3.4 政府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压力

第4章 政府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的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4.1 社会保险关系的典型案例

4.1.1 案例简介

4.1.2 简要分析

4.1.3 国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4.1.4 主要启示

4.2 就业权利关系的典型案例

4.2.1 案例简介

4.2.2 简要分析

4.2.3 国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4.2.4 主要启示

4.3 劳动合同关系的典型案例

4.3.1 案例简介

4.3.2 简要分析

4.3.3 国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4.3.4 主要启示

第5章 政府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调整的对策

5.1 以公共利益为标准构建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的理想模型

5.1.1 行政权应完全介入社会保险关系的调整

5.1.2 行政权应完全不介入就业权利关系的调整

5.1.3 行政权应部分介入劳动合同关系的调整

5.2 理想模型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我国劳动保障矛盾纠纷数量增长迅速。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部门执法人员配置数量的捉襟见肘。以有限的行政执法力量,对决不断高企的矛盾数量,政府行政权介入的方式,注定无法应对当前劳动保障关系中爆发的所有矛盾纠纷。这是我国当前劳动保障纠纷处置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本文对我国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调整的现状作了梳理,探究了现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说明了行政权介入存在的处理能力限制、证据规则缺陷,以及介入过度所造成的阻碍其他救济渠道充分发育、与政府“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的改革方向不相匹配等问题。
  本文引用了美国行政学家罗伯特·登哈特教授《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关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指出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是有限政府;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其界限划定的首要标准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新型公共管理追求的目标。
  本文认为,劳动保障关系与公共利益的关联程度,是确定行政权对其介入限度的重要标准。对于与公共利益高度关联的劳动保障关系,例如社会保险关系,行政权应当完全介入,以行政权强制保障其运行。对于与公共利益不存在关联的劳动保障关系,例如就业权利关系,行政权应当完全不介入,而是由市场自行进行调节。对于与公共利益部分相关的劳动保障关系,例如劳动合同关系,行政权可以部分介入,重点对其中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部分进行调整。
  确定行政权介入劳动保障关系的限度,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将有限的行政执法力量,应用于与公共利益关联最紧密、最需要行政权介入进行调整的劳动保障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行政执法效果。对于余下的劳动保障关系,可以通过司法救济、平等协商等其他途径进行调整,弥补因行政权淡出而造成的制度空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